您的位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题 工作动态

抗疫前线,“将军”战记(五) 领兵

发布时间:2020-03-05 00:00 本文来源: 宣传部

    当狂风骤起、病毒肆虐,他们坚守初心,逆风而行,勇担使命,齐聚将军山医院ICU病房。从病区建设,到病人收治,再到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每个环节他们总能运筹帷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共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他们是将军山上ICU里的风向标,他们就是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将军山医院管理工作组副组长刘代顺,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贤伟,贵黔国际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建林,他们连续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承担起整个ICU病区的领导建设工作。

    刘代顺院长在疫情狂虐之际,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四集中”原则,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将军山医院管理工作组副组长,肩负起了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将军山医院的组织、建设、救治工作;同时,还兼任重症救治组组长,他积极推进了ICU病房的组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卫健委及医院防控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以疫情“零扩散”,医疗救治“零死亡”为疫情防控的目标,全力投入疫情阻击战、病毒围歼战。他积极深入、亲临垂范,对于病人病情毫不含糊,我们凌晨接班时,常能看到他在会诊室目不转睛盯着大屏幕上病人生命征的样子,以及病人病情稍有变化他眉头紧蹙的样子;他甚至把宿舍搬到了医院,24小时常驻病区,把自己当做一名一线医师,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砥砺前行”的榜样。

    叶贤伟同志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将军山医院ICU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他说“疫情就是战场,作为一名医生,我义不容辞。”在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之前,他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不仅要负责贵州省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还要到全省各地去会诊,哪里有危重型患者哪里就可能看见他的身影;他总会关注患者每一项指标的细微变化,与其他专家组成员商定每位患者的详细诊疗方案,使很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身为一名老党员,他深知党在抗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ICU病区一开始投入使用,他就把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纳入日程,在医院批准成立ICU病区临时党支部后,当天组建了支委,统一思想,并对党员同志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组织开展党建和患者慰问工作,帮助解决长期隔离情况下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困难,通过党建和救治工作的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潜质的优秀同志,对他们进行党的教育,按照“时间可以缩短、程序不能简化、标准不能降低”的标准,发展了共19名同志“火线”入党,他常对党员告诫:“党员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在生活中,他关心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身体状况,为大家提供感冒药、胃肠药等常用药物,特别是缓解额面部压伤的药膏被大家称为“最暖心的礼物”,并且牵头为科室多方筹措防护、医用及生活物资等。由于长时间工作没有半刻停歇,组织下发通知令他强制休息,即使在强制休息期间,他仍时时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指导临时党支部的工作,督促我们不要懈怠,不要放松,并已经在筹建赴武汉ECOM专治小组,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胡建林同志曾是2003年“非典”战疫中小汤山医院的总领队,是一名抗疫老“战士”,他在抗击疫情方面经验丰富,在病区建设规划时就建言献策,反复在病区实地推演,小到手消等小物品的放置都一一细细琢磨,使病区建设得更安全、更科学、更规范,在平时的防护中积极纠正大家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医护“零感染”,他还把当时的战“非”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比如:不能忽视口腔粘膜、鼻粘膜的消毒,在出病房后用酒精漱口、用碘伏棉签消毒鼻粘膜等。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从不拈轻怕重,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积极走在前面,细心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和专家组一起制定治疗方案,每一位病人的转归都离不开整个团队的悉心付出;作为三线医生,他常常深夜还到病房巡视,有一次发现一位同志出现身体不适、无法继续坚持工作的时候,他没有去叫二线医师,而是立即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等防护装备进入病房,顶替身体不适的同志,做起了一线班的工作,这种可亲、可敬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景仰,是党员的模范。

他们就是ICU里最鲜明的旗帜,矗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坚守抗疫阵地,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他们用“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坚定信念引领着将军山的将士们披荆斩棘,热血奋战,争取战“疫”最后的胜利。

宣传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抗疫前线,“将军”战记(五) 领兵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