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技术攻关及集成应用” 专项课题启动会顺利召开
“昨朝阴雾埋元日,静听晨鼓报新晴”。在新冠肺炎攻坚决胜阶段,由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王荣品教授牵头的临床研究项目——“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信息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展的多中心研究”,于2020年2月13日获得贵州省科技厅立项公示。该研究属于贵州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技术攻关及集成应用”专项的第一批项目,同批次获批的课题仅有八项,医学影像学领域仅此一项。为了加强协作、加快成果应用,项目组于2020年2月17日召开课题启动会。本次启动会采用远程视频会议方式,现场会议地点设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会议室。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查艳教授亲临会场为启动会致辞,并对本项目的“时效性、重要性、扩展性”作出指导和要求。
自新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中央、省委以及医院党委各级领导均十分强调对病毒的科研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在保证科学性基础上加快进度”。贵州省科技厅于1月30日发布了《关于组织“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技术攻关及集成应用”项目申报的通知》(黔科通〔2020〕5号),要求“以实战为方向,针对疫情研判、疾病诊治、隔离防护等一线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为此,省医医学影像科积极作为,联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北京深睿博联科技公司,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专项的各项申报准备工作。医院伦理委员会聂玉洁老师在第一时间指导伦理材料报备,为项目提供了极大便利。
启动会由项目组成员、医学影像科尹训涛副教授主持。会上,王荣品主任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并明确了时间截点和任务分工。课题组成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张笑春教授做了“湖北省疫情进展及CT在新冠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的发言。张笑春教授是国内最早呼吁在疫区内使用CT影像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以弥补核酸检测敏感性不足的专家,此举获得了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最终写入国家卫健委第五版诊疗方案。她通过大样本分析后认为,CT在疫区新冠肺炎的诊断中敏感性高达90%以上;新的诊断标准建立,对湖北地区患者收治和隔离产生了积极影响。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作为重庆主城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点,在本次疫情防控和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项目组成员吕圣秀主任详细讲解了疾病在CT上的不同表现,并建议项目收集的数据要兼顾不同临床分类的患者。我院感染科彭虹主任简要介绍了本院确诊病例收治情况,提出新冠肺炎的进展预测模型需考虑治疗因素,相关产品在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患者进展预估上会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北京深睿博联科技公司的周振研究员从大数据云平台、科研系统及组学实验三方面介绍了影像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数据库的前期准备情况;公司CEO乔昕表示全力支持,这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种肩上的责任感。
在自由讨论阶段,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的刘晨博士建议做好不同病毒性肺炎的数据收集和鉴别诊断。我科副主任医师王涛,代表科室五位即将参与湖北救援的同事,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援助工作,并将项目成果推广到疫区一线。最后,王荣品主任作总结发言,要求项目成员及科室参与人员按照分工、按照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争取模型早日投入临床应用,在此次新冠状病毒阻击战上敢为人先、再立新功!
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查艳教授为启动会致辞
项目负责人王荣品主任介绍项目整体情况
我院感染科彭虹主任介绍了我院新冠肺炎情况
北京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周振研究院介绍项目前期准备情况
北京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乔昕CEO发言
本次启动会现场参加人员
医学影像科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