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题 工作动态

形“影”不离共克时艰 科研抗疫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0-03-10 00:00 本文来源: 医学影像科

37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逐渐好转,但科研攻关的战争还远未结束……

今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报告,称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确诊病例数已超过10万例,虽然国内每日确诊人数已大幅下降,但国外感染情况却愈演愈烈,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快速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发病毒,人类目前对它的认识仍然有限,只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科学防治。3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军事医学研究院的考察中,多次强调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之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称之为“最有力的武器”、“国之重器”。在这次新冠肺炎抗击战役中,“逆行者”的身影成了最美的画面,而那些身兼“逆行者”与科学家双重身份的人,更是谱写了一曲华丽的乐章。

新冠肺炎是呼吸系统传染病,具有起病隐匿、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该病确诊的金标准是病毒核酸检测,但其诊断敏感性仍有待提高。CT检查速度快,在病变检出、性质判断、累及范围和诊疗效疗评价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影像科在这场疫情面前,全员奋勇冲锋、迅疾行动,汇聚骨实干的力量,积极投入到针对COVID-19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当中。

我科曾宪春教授作为贵州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将军山医院)唯一驻点的影像学专家,自21日以来一直全天24小时驻守,最多的时候有66名新冠肺炎患者在院治疗。同时,作为省内知名影像学专家,曾教授参与了全省90%以上确诊病例的会诊工作。曾教授放弃休假,毅然决然的冲在贵州战“疫”最前方,给医学影像科全体人员以极大的鼓舞作用。

曾宪春教授(右二)在将军山医院与队友合影

湖北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防控形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早在129日,科室就有35名职工主动报名参加湖北省的医疗支援工作。222日上午,经过反复挑选,医院选派我科张小勇技师作为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赴湖北鄂州支援。作为“逆行者”,张小勇舍小家顾大家,不辞劳苦,不惧风险,代表贵州省影像技术逆行出征,其精神可歌可泣。

科主任王荣品(右)、CT技师长王玉权(左)为张小勇(中)出征壮行

在做好一线抗疫工作的同时,新冠肺炎的影像诊断,仅仅依赖于过往的经验是无法满足要求的,需要科室攻关小组不断的去探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抗疫。科室唐雷、张小勇、王玉权、曾宪春等人针对新冠肺炎CT图像无法直观判断全肺累及程度,且不能定量评估临床治疗疗效的问题,创新性的开发了CT三维重建病灶彩色显示技术,完成的论文《Severe COVID-19 Pneumonia: Assessing Inflammation Burden with Volume-rendered Chest CT》在北美放射学会官方杂志《radiology: Casrdiothoracic Imaging》上发表,并登上网站头条。在科室团队支持下,曾宪春教授牵头的《基于多中心数据联合CT影像组学对新冠肺炎诊断及预测进展的研究》已也于228日获得贵阳市科技项目资助(编号:筑科项目(20204号),专项经费58.75万元。加上之前我科已获贵州省科技厅 “新冠肺炎专项” 资助1项,两项专项经费合计88.75万元。科室现有科研经费达300万元。

在“新冠肺炎”科研攻关中,我科目前已发表SCI文章2篇,在投中英稿件超过10篇,开发了“新冠肺炎CT影像AI诊断金标准数据库”和“新冠肺炎CT影像预警系统”并实际应用,科研能力和产出效率稳步提升。

radiology: Casrdiothoracic Imaging》官方首页报道曾宪春等的研究

我科CT三维后处理技术彩色技术显示新冠肺炎感染程度

曾宪春教授牵头的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计划专项资助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室近些年对临床科研工作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在科室主任王荣品教授、支部书记刘昌杰教授的带领下,医学影像科于2016年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2018年与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联合成立“立体视觉成像与临床应用”院士工作站,2019年获批为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室筑巢引凤、积极招揽人才,并持续加大人才梯队的培养,支持在职医务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建成了强有力的临床、科研保障队伍。正是这些持之以恒的投入,才换来了今天“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形“影”不离共克时艰  科研抗疫初见成效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