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在线:使命在肩 初心如磐
如果你问我,此生最让我感到光荣的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最光荣莫过于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团队中的一员!最光荣莫过于战斗、生活在呼内党支部这个英勇而奋进的集体里!当阅读下面的一页页文字,翻看那一张张战“疫”照片,相信也会令你为之触动、为之感叹,胸中澎湃激荡的热血和激情最终汇聚成眼前鲜红的党旗和闪亮的五星……
疫情初始
2020 年 1 月,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悄然在武汉兴起,并似有扩大趋势。作为呼吸科医护人员的我们,以一种职业敏感性,开始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态势。警惕着,准备着,防范着。
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省呼吸学科带头人、2003 年 SARS 贵州战场领军者张湘燕教授,她从武汉肺炎的发展态势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次的疫情不一般,第一时间指示呼吸团队做好准备,随时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呼吸团队立即作出响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党组织在呼吸战线上的坚强堡垒,党员们率先垂范,自1 月中旬开始,主动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全省医务人员防病治病能力。叶贤伟主任医师先后多次在全省、全院进行医务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培训。我科派驻龙里、盘县、威宁、紫云、松桃、白云区医院、南明区医院等地的帮扶医师饶珊珊、韩婧、张翊玲、林洁如、赵丹、郑梦凝、徐琳、王中新等人也积极在当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培训共计 9 场次,帮助当地医院加强防控,提高当地医务人员对疾病的防控意识和识别能力。
病毒到来 吹响集结号
大雪,大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席卷整个中国。死亡、未知、恐惧,如同一层阴霾笼罩在这片土地上。人人都带上口罩,交流变得小心翼翼,看不到笑容,触不到温暖,本应热闹喧腾的春节假期也变得沉寂落寞。
贵州启动疫情防控应急“一级响应”!
张湘燕教授作为贵州省疫情防治专家组组长,靠前指挥,亲自指导医联体医院及包干地域医院诊疗方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精准施测,落实省救治专家组一人一策原则,为我省危重患者确定救治方案,为全省的联防联控提供专业意见。在省委省政府、卫健委的领导下,她赴铜仁、下凯里、战将军山,短短 1 周,足迹遍布贵州大地,为全省疫情的防控工作呕心沥血,换来了贵州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科学防范、精准救治,有效构筑起贵州新冠肺炎防火墙。
同时,她带领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取消全体医护人员休假,迅速组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抽调呼吸科、感染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建发热门诊、发热病区,筛查可疑患者,并为疑似新冠人群及确诊人群提供医疗照护,构筑起医院的第一道防线。
在支部的宣传和动员鼓舞下,呼吸科青年党员袁国航、徐文玲主治医师、王载米、姚磊护师,以及早前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吴寿美护师,主动请战,以呼吸人一贯奋勇的传承精神,成为首批一线战士!
1 月 25 日,大年初一。呼吸科丝毫没有过年的气氛,大家都如常地忙碌在岗位上。在支部的倡议和带领下,科室医护人员集体写下请战书,向医院主动请缨,表达呼吸人心系祖国人民安危,为抗病魔义无反顾、奔赴战场的决心!看着紧紧依靠着的一个个签名和红手印,像极了滚烫的血液滴注在一起汇聚成的一颗赤忱之心,它有着强劲的脉动,有着坚韧的意志,有着坦荡的乐观。
病魔肆虐 打响阻击战
湖北战场
抗“疫”战场,瞬息万变。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掀起支援武汉、支援湖北的浪潮,各地医务人员紧急向湖北集结。1 月 27 日,夜。贵州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集体出征,其中就有三位呼吸战士:林洁如,曾婷,付新云。她们的眼神坚毅、心中火热,她们是我们最美的“逆行者”,是当之无愧的勇士!作为团队中的副主任医师,林洁如有着丰富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初到鄂州市中心医院,她被派往 CCU 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这里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投入 200%的细心,洞察每一个症状和隐藏在复杂原发疾病之后高危因素,及时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以保证病情得到控制。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激发了洁如的动力,她守护着患者们从危重阶段转至普通阶段,再到康复阶段,为无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带
去希望。“疫情不结束,我就不回家”,她笑着说,脸上带着不可动摇的坚定。
护士们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和治疗支持更是殚精竭虑。在和曾婷及付新云的聊天中,我们得知他们每天的工作强度是普通护士的 2-3 倍。没有护工,没有家属陪护,一切治疗及非治疗的工作都由她们来完成。翻身、拍背、喂食、大小便护理、静脉治疗、病情观察、测量体征、吸痰、无创呼吸机治疗、环境卫生消毒隔离,事无巨细,一律包干。除此之外,身为有经验的病房护士长,曾婷经常在下班后和同事们一起商议病房工作的管理制度,讨论排班和人员配置等问题,没有一刻得到放松和休息。
而去年才任职副护士长的付新云也在前线支援时表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出色的护理工作者的精神和品质。她在援鄂期间,得知自己的外婆离世,自责得无声落泪。在抗“疫”战斗最紧张最艰巨之时,一线医护人员不得不割舍许多东西,休息、健康、亲情……。我们无法取代外婆在新云生命中的位置,只能给予她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微信、短信聊天中的鼓励、宽慰。令人欣慰的是,近期,新云发来了她在病房走廊上带领患者们做肺康复训练的照片,虽然看不到隔离服下她的脸,但她的每个肢体动作,和患者的互动,都在向我们传达着一个讯息:我很好,我在战斗!
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星光闪耀,看到了熊熊不熄的革命之火从革命前辈手中已传递到新一代共产党人的手中,并将不断延续下去!
贵州战场之省医本部
留守在贵州的医务人员,肩负着保卫家乡一方水土平安的使命,承载着 3500 多万父老乡亲生命健康的重任。他们日以继夜、齐心协力,用医术和力量与实践赛跑、与病毒较量,用爱心和坚韧为患者筑起一道道健康屏障。
1 月 31 日,又一次省内远程医疗会诊结束。在这场贵阳与德江跨越 295 公里的“面对面会诊”中,担纲的是呼吸科主任叶贤伟,他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问诊后,排除了患者的感染嫌疑,并对后续治疗作出指导。作为全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自 1 月 20 日投入疫情工作以来,叶贤伟没有好好休息一天。组建发热病区、指导发热病区救治、全省远程会诊、开展新冠病毒相关培训、援助将军山医院……只要患者有需要,无论白天黑夜,他都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现场。日复一日冲锋在前,危难时刻勇担当,他早已习惯把医院当家,把患者当家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
2 月 9 日,贵州日报的记者在饶珊珊的带领指导下,进入发热隔离病区深入采访,向社会公众细微展示了战“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医务人员的艰辛与付出,平凡与伟大。饶珊珊本在龙里下乡帮扶,当眼看新冠病毒突破湖北即将肆虐神州大地,作为呼内党支部书记,她心急如焚,在得到帮扶医院同意后,大年三十返回医院本部,主动投入到更危险的战场,参与发热病区的一线工作。此后的 36 天,她没有回过家,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常规查房指导诊治、留取病人的鼻咽拭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她与战友们并肩战斗,争分夺秒向前冲。她也时常会在工作群中与大家分享疫情前线报道,鼓励大家相互关心,团结协作,号召科室的同志们发扬“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精神,召必应、战必胜,让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战“疫”一线不断升华、深化,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要问到发热病区中最要危险的操作是什么?答案一定是支气管镜检查收集肺泡灌洗液。要问到对疑诊新冠而又确诊困难患者最有帮助的操作是什么?答案也一定是支气管镜检查收集肺泡灌洗液。呼吸团队的老党员、支部纪检委员李丹副主任医师,带领着路苹、刘娅钦、石庆柳,主动应战,以娴熟的技术、规范的防护圆满完成多例疑似患者的检查,并帮助 1 例危重型患者得以早日确诊。为患者的精准施治、早日康复立下汗马功劳!彰显了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团结一心的崇高品格!
呼吸团队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战斗的一线医护们,先后共有 14 人之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同志外,还有陈彩、张清、曹帅在这儿付出了汗水和心血。这里的工作是危险而又意义非凡的!这里是医院最重要的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每天的工作紧张又繁重,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一个接着一个,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人渐渐增多,最多的时候曾有十余名。水蒸气布满护目镜、脸上被压出一道道皱褶、忍饥耐渴,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退缩,而是主动提出“我是男生我先上!”、“我还可以坚持,这一轮我不退!”,始终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默默奋战。尤其是支部党员袁国航、徐文玲主治医师,他们是发热病区极少数的首批进入、直到现在仍然坚守阵地的医生,他们的奉献、执着值得所有人的敬佩!在被戏称为“两点一线、穿脱干活”(即:隔离病房——医务人员休息区、穿戴防护用具-进病房工作-脱防护用具)的忙碌中,他们迎来了没有家人团聚的猪年除夕,渡过了陪伴新冠病人的鼠年新春。虽然寂寞,虽然艰辛,但当他们看到贵州的疫情防控取得有效成果,“防火墙”被构筑得坚固稳定的时候,看到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时候,他们欣慰地笑了。
我们可爱的一线战士们,他们勇敢、无私、坚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从医的初心和使命,无愧于身上所披的白色战袍,无愧于鲜红党旗下的铮铮誓言!
贵州战场之将军山医院
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号称贵州省的“火神山、雷神山”,自 2 月 19 日起开始集中收治全省新冠肺炎患者。而在此之前,将军山已经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呼吸科马丽主任医师和青年医生张帮艳,就是最早到达将军山并投入战斗的医护之一。马丽工作已 30 余个年头,但她仍然以一颗火热的心和百倍的激情投入到新冠肺炎的救治中,她带领张帮艳用踏实、耐心、负责,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增加了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和勇气。2 月 19 日,贵州省将军山医院收治第一批新冠患者,支部四名党员再次挺身而出,在叶贤伟主任的带领下,张翊玲副主任医师、赵丽博士和张培蓓医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救治患者的工作中。
他们不仅参与将军山医院的重症患者诊疗,还指导普通病房的患者收治工作。张培蓓是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在读学员,她说,作为省医这个全国优秀基地培养的专培学员,我们是呼吸精英模式培训出来的“小能手”,我们有信心有勇气迎难而上,在危难之时首当其冲,为保卫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是一名呼吸科医生的坚守!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保证大后方能安全收治普通疾病患者,这队医疗小组夜以继日轮值在岗,他们讨论临床症状、影响特点、化验指标,不断制定诊疗策略,他们像战士一般矗立在将军山,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正如他们的信念一样,永不放弃与病魔做抗争!
贵州战场之铜仁医院
1 月 22 日(腊月二十八),夜色早早降临,科室接到紧急通知,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了全省首例新冠危重型病人。科室资深专家、省新冠救治专家组成员万自芬教授临危受命,立刻赶往现场并一直驻扎当地亲临一线指导救治工作。经过大家的精心治疗,患者终于转危为安,顺利康复出院。初战告捷,为贵州省治疗新冠肺炎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胜利的喜悦还来不及细细品尝,万自芬主任又接到了黔东南告急的电话,深夜奔赴下一个战场,开展紧急会诊,制定救治方案,最终使得患者治愈出院。正是她这种雷厉风行、业精技深
的作风,让全省再次认识了省医呼吸团队“召之来、来能战、战能胜”的精神和实力!
贵州战场之县区医院
还有这样一群呼吸战士,他们在战役初期正身处贵州省的各县级医院进行医联体帮扶工作。战役打响,他们义不容辞留守阵地,在松桃县的陈仁华护士长、王中新主治医师,在紫云县人民医院的赵丹副主任医师,在南明医院帮扶的郑梦凝博士、徐琳主治医师,在白云区人民医院的韩婧副主任医师,在贵州的基层防线上,他们联动当地医护团队进行新冠疫情防控、组织新冠诊疗方案学习、培训防护用品穿戴、指导并督查医院感染防控,他们共同筑建当地医院的发热门诊,不分昼夜地对新冠肺炎或疑似病例进行会诊、抢救。他们穿梭在病房、会议室、门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党校医学观察点、新冠肺炎隔离治疗点,他们脚步匆匆,从容坚定,他们顶起了的后方支援的天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光发热,诠释了医护人员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情怀。
上面这一封封言语朴实、情真意切的请战书,还有洋溢着如火热情的入党申请书,是呼吸中、青年医师强烈的请战决心和昂扬的战斗意志的具体体现,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化结出的硕果!
众志成城 并肩战斗
呼吸团队一直是一个和谐团结的大家庭,战士在外攻城伐地、攻坚克难,是因为有坚强的后盾、安宁的后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呼吸团队先后派出了 30 余名医护,几乎占了团队的 1/3,对于一个有 126 张床位的临床科室来说,留守后方医护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他们没有哼过一句累,反而总是关心、支持着在前线的兄弟姐妹们,在全力做好科室新冠防控的同时,承担起了呼吸科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工作,没有丝毫医疗差错和医患矛盾出现,使得出征在外医护人员能够安心在一线战斗。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撑起了呼吸学科的坚强后方,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早前被派到北京进修学习的支部党员赵滢主治医师(黔医人才计划学员)、景安薇主治医师,没有因为学习在外就有所退缩回避,她们心系团队,心系家乡,屡屡发回请战的报告,做好随时奔赴战场的准备,共产党人的主动担责在她们身上闪光!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的共青团支部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他们发动团员、青年们开展志愿者工作,在各个楼宇入口设置体温检查哨点,进一步保障了整个医院的安全。看到他们朝气蓬勃的笑脸,认真工作的劲头,不禁为之鼓掌、点赞!
曙光在前 继续坚守
2020 年 3 月,惊蛰,疫情未被攻克,战斗仍在继续,曙光就在前方。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我们是呼吸人!我们如沧海一粟般渺小,是千千万万医护队伍中的平凡一员。但只要当我们站在一起,以血肉之躯披上白色战袍,就像钢铁一般坚毅,像战士一般顽强!当我们站在一起,感受着血脉交汇延绵激荡,就会共同击退病魔的进攻,共同守护健康与安宁!当我们站在一起,无声壮怀凝聚成一颗颗红星闪耀,众志成城汇集成抗疫阵地上一面面党旗飘扬!当我们站在一起,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属于我们深深热爱着的中华大地,属于我们深深热爱着的伟大祖国!
呼内党支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