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基础知识详细

脑动脉瘤的TCD检测及诊断

发布时间:2008-11-05 00:00 本文来源: {$JY_文章来源}
                                       脑动脉瘤的TCD检测及诊断  脑动脉瘤的TCD检测的病理基础 一、概述     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局部膨胀扩大而成为囊状的组织。脑动脉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 动脉瘤系脑动脉腔局限性囊状膨出或不正常扩大所致。脑动脉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50-69岁年龄组为多发,约占总发病率的2/3。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约占56%,男性占44%。但在50岁前男性较女性多见,50岁后则女性多于男性。现已知道,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拙血的最常见的病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较高,约占2/3以上,故脑动脉瘤仍是当前人类致死、致残的常见的脑血管病。     二、脑动脉瘤的分类与病因     (一)脑动脉瘤的分类     1、以动脉瘤的大小分  动脉瘤〈1.5cm为小型,1.5--2.4cm为大型,>2·5cm为巨 型。一般认为之0.6cm的动脉瘤不易出血。     2、以动脉瘤的部位分     (1)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好发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2)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好发于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主干、分叉,大脑 后动脉。     3、以病理学分      (1)囊性动脉瘤:是脑动脉瘤中最为常见。通常在动脉分叉处,瘤体的方向与载瘤动 血流方向一致,位于载瘤动脉弯曲的外侧缘,有瘤颈。     (2)层间动脉瘤,又称夹层动脉瘤。大多沿着血管长轴异常扩大,位于内膜与肌层或肌 层与外膜之间。由于动脉壁剥离,引起真管腔狭窄,在血管造影上出现“线征”。如真腔与假腔相通,在假腔内亦可见血肿,血管造影时造影剂亦可在其中滞留。层间动脉瘤以椎基底动脉为好发。     (3)梭形动脉瘤:沿血管长轴血管壁异常扩张,在CT和MRI上呈梭形。常为脑动脉硬 化所引起。     (二)脑动脉瘤的病因     脑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颅内动脉的结构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状况有关。脑动脉管壁较身 体其他部位同口径的血管管壁要薄,它的内弹力层较坚强,但中层与外层都较薄弱,并且少 弹力纤维;脑动脉在颅内的行径又迂回曲折;脑的血供丰富,脑动脉所承受的血流冲击也比 其他部位同口径的动脉要大些,这些都是促使脑动脉瘤发生的因素。脑动脉瘤一般有先天性 动脉瘤与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先天性动脉瘤是由于先天性的脑血管壁缺陷,如在动脉分叉处 血管壁的中层与外层肌纤维缺乏。也有的是由于脑动脉在发育过程中残留下来未完全闭合 的胚胎动脉。先天性动脉瘤一般发病年龄较轻,甚至在婴幼儿中亦可发现。动脉硬化性动脉 瘤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使动脉内弹力层及中层的肌纤维发生退行性变化,并逐渐消失, 使动脉管壁在较高的压力下向外突出,加速形成动脉瘤,这种动脉瘤的发病年龄较高。     三、脑动脉瘤的分布     90%的脑动脉瘤分布在脑底动脉环附近,其中大多数位于颈动脉系统。     四、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1.头痛  在未破裂前15%--20%患者有头痛的前驱症状。头痛可伴恶心、呕吐。头痛的前驱症状一般在1周内发生,90%可在6周内发生。头痛的特点是在破裂前发生,出血后可缓解。发生常为突发、剧烈。     2.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和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出现脑膜刺激征等。     3.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在未破裂前有时可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五、脑动脉瘤的TCD表现     1.脑动脉瘤的TCD主要特征是: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相对 增高,脉动指数(PI)降低的TCD频谱图像。主要是由于血液流过动脉瘤的动脉膨胀 处,血管口径增大,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降低,出现低收缩期血流速度、低脉动指数的多普勒频谱图像。     2.如由于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动脉瘤,则在TCD检测中往往在其他血管及该血 管无动脉瘤处,均可检测到脑动脉硬化的TCD频谱图像,如收缩峰圆钝,S1与S2 合,S1
正文结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脑动脉瘤的TCD检测及诊断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