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TCD检测
发布时间:2008-10-11 00:00
本文来源: {$JY_文章来源}
分享到:
缺血性脑卒中的TCD检测
一、 基本概念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的某一血管因某种原因受阻致使其供血范围内脑组织血流量发生急剧降低,造成其供血区脑组织局灶性坏死,产生一系列脑的一般症状与特殊的定位临床症状。
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脑梗死
(1) 脑动脉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
(2) 脑动脉炎是脑梗死的一个少见原因,往往多见于年轻人群中。
2、 脑栓塞 脑栓塞是由于脑血管以外的异常物(称为栓子)阻塞脑血管所致。
各脑血管所供血区域:
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额叶、顶叶、枕叶,以及颞叶的外侧面、基底节和内囊中部。
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内侧面、基底节及内囊前部。
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枕叶、颞叶内侧面及侧面。
椎、基底动脉: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
三、临床症状
(一)一般症状
(1)发病特点: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往往在50岁以上。一般在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病史,有时有一定的前驱症状,如头痛、头晕、血压升高、肢体麻木,口齿不清等症状。
(2)起病方式:多数在休息及睡眠中起病,有少数在活动过程,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时发病。
(二)定位体征
1、大脑中脉梗塞
(1)总干梗塞:出现严重的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偏盲等三偏症状,如在主侧半球损伤会出现失语、失读、失写等症状。
(2)深支梗塞:主要以偏瘫症状为主,常不伴有感觉障碍和偏盲等。
(3)皮质主干梗塞:也以偏瘫与感觉障碍为主,但常呈不均等性,一般以面部、舌及上肢症状为重,上半身重于下半身。
2、大脑前动脉梗塞
(1)总干梗塞:主要为偏瘫和感觉障碍,以面部、舌及下肢的中枢性偏瘫及感觉障碍为主,上肢的偏瘫及感觉障碍则往往轻于下肢。
(2)深支梗塞:主要为对侧中枢性面瘫、下肢偏瘫及感觉障碍。
(3)远端分支梗塞:以对侧下肢偏瘫及感觉障碍为主。
3、椎、基底动脉梗塞 以眩晕伴恶心、呕吐症状为主,有躯干性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失语等症。
四、TCD表现
1、被阻塞血管的TCD图像缺如,是缺血性脑卒中的TCD表现的重要特征之一。
2、可检测到受累血管的侧支循环血流的TCD频谱。
当某一血管受阻塞时,由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在该脑血管被阻塞血管供应的缺血区内在较短时间内可开放侧支循环,对缺血区的脑组织进行供血。由于侧支循环的血流方向与原来的血管供血方向相反,因此,在TCD检测中,受累血管本身血流方向上得不到TCD频谱图像。相反可出现一个明显的反方向的TCD频谱图像。
3、频谱图像的改变
在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除脑栓塞外,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大多是脑动脉硬化,因此一般均可伴有脑动脉硬化的TCD频谱图像,如收缩峰圆顿,S2峰大于S1峰,S1峰与S2峰融合,P、IRI、S/D增高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严重者可出现高阻波形,收缩峰血流速度降低。这些特征一般均出现在所有未被受累血管中。
4、受累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
一般认为两侧同名血管的血流速度相差大于30%以上,结合临床可考虑患侧血管为分支梗塞。
5、受累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
表明有狭窄存在,结合临床表明有不完全脑梗死存在,可诊断为不完全性梗死。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