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基础知识详细

高血压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发布时间:2008-10-11 00:00 本文来源: {$JY_文章来源}
                                        高血压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一.   高血压病的病理及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病理基础 ㈠血管痉挛:高血压病的早期病理改变是由于皮质下血管舒缩障碍以及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增多,而引起全身性小血管痉挛,包括脑血管的痉挛。 ㈡动脉硬化性改变:当高血压病程较长,血压持续增高,由于容量性血管进行性收缩,周围阻力持续增高,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内膜下的玻璃样变,动脉壁中有纤维素性与纤维脂肪性斑块,管壁增厚变硬,致使血管弹性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继之在脑血管、冠状动脉、肾动脉引起硬化。长期的血管痉挛以及动脉硬化可使脏器供血降低,可造成脑血管、冠状动脉、肾动脉的供血不足,在经颅多普勒上检测到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减慢。 ㈢脑血管狭窄:在Ⅱ或Ⅲ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由于脑动脉硬化,使其血管内有血栓样斑块形成,致使官腔逐渐变窄,产生血管狭窄。严重时可造成血管栓塞,产生脑血管意外。颈动脉及脑底动脉环是其好发部位之一。 ㈣脑内小动脉瘤:这是引起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 Ⅰ期高血压病:症状很少,往往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后血压升高,去除诱因或适当休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 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持续明显增高,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等。 Ⅲ期高血压病:除Ⅱ期高血压病症状外还有心、脑、肾各脏器的并发症状。⑴高血压脑病:主要由于脑血管高度痉挛,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引起脑缺血、缺氧、血管渗透性增加,形成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至意识障碍。⑵高血压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缺血,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严重时有心力衰竭症状。⑶高血压肾病:明显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症状。  三.高血压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⑴异常率较高,一般在90%~100%。 ⑵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是指血流速度高于正常上限,而频谱形态及其余各相指标均属正常范围,这种经颅多普勒表现临床上可诊断为脑血管痉挛。这种表现往往是在年龄较轻,高血压病程较短的患者中发现,这与早期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脑血管痉挛相一致的。经颅多普勒检测到的脑血管痉挛的主要特点是:①其检出率与年龄、高血压分期呈负相关,即年龄越低,病程越早,脑血管痉挛的检出率越高;②多见于颅内多支血管痉挛,有时往往是两侧对称性血管痉挛,单支则较少见;③以颈内动脉系统的发生率较高,如大脑中动脉占66.67%,大脑前动脉占45.86%,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只占8.33%。 ⑶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是指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下限值以下,而频谱形态及其余各相指标均属正常范围,这种经颅多普勒表现临床上一般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一般是在高血压患者中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且持续血压中度增高的患者,这与中期高血压病时由于长期的脑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的病理改变相一致。经颅多普勒检测到的脑供血不足的特点有:①其检出率与年龄、病期呈正相关,年龄越高,病期越长,则脑供血不足的检出率越高;②一般以多支血管的血流速度降低为主,而且双侧脑血管对称性供血不足亦较多见,而仅单支血管者少见;③一般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者较少见。 ⑷频谱形态改变:如出现高阻波形,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PI、RI增高,S/D增高等,临床上可诊断为脑动脉硬化。一般在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者多见,这与渐进型高血压中持续性的血压增高引起脑动脉硬化的病理变化相一致。其经颅多普勒的变化特点有:①脑动脉硬化的表现与年龄、病程呈正相关;②TCD的脑动脉硬化的检出率要早于临床诊断;③多数均伴有某支血管或多支血管的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表明同时伴有脑供血不足;④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⑤TCD上检测有脑动脉硬化表现者有时可出现单支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表明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出现脑血管狭窄。 四.经颅多普勒检测在高血压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1.   仅见血流速度增高,表现为脑血管痉挛,表明此时高血压病仅属早期。 2.   发现某支血管或多支血管出现血流速度的降低,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表明高血压的病变已有形态学上的改变。 3.   如出现脑动脉硬化的经颅多普勒频谱,或出现高阻波形、血流速度降低,则表明此时高血压已属于Ⅱ~Ⅲ期,表明脑血管病变已达到较为广泛的脑动脉硬化程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高血压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