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08-10-11 00:00
本文来源: {$JY_文章来源}
分享到:
1.异常率较高,一般在90%~100%。
2.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这种经颅多普勒表现临床上可诊断为脑血管痉挛,其检出率与年龄、高血压分期呈负相关,多见于颅内多支血管痉挛,以颈内动脉系统的发生率较高。
3.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这种经颅多普勒表现临床上一般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其检出率与年龄、病期呈正相关,一般以多支血管的血流速度降低为主,且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最为常见。
4. 频谱形态改变:如出现高阻波形,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PI、RI增高,S/D增高等,临床上可诊断为脑动脉硬化。TCD的脑动脉硬化的检出率要早于临床诊断。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
脑动脉硬化症的TCD表现
一. 经颅多普勒表现
㈠较高的异常率
经颅多普勒检测是直接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中,由于脑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必然会导致脑动脉血管功能状态改变及引起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在经颅多普勒的频谱图象上定能得到异常的反应。因此,脑动脉患者的经颅多普勒的异常率一般可达80%—100% 。
㈡经颅多普勒频谱形态改变
1.收缩峰的S2大于S1,S2与S1融合,同时伴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降低。
2.收缩峰S1极陡直,S2不明显,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降低,接近于零,甚至等于零.即高阻波形,是典型的中、重度脑动脉硬化的经颅多普勒频谱。
脑动脉硬化患者上述两种频谱形态异常,往往发生于多支血管或颅内所有检测血管,且呈对称性的血管发生。
㈢经颅多普勒频谱的血管弹性指标(PI、RI、S/D)的异常
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血管弹性减退,表现在经颅多普勒的血管弹性指标如PI、RI、S/D增高,且往往出现于多支血管或颅内所有检测血管。
㈣血流速度改变
1.血流速度改变
⑴收缩期血流降低: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绝大多数可以检测到多支血管收缩峰血流速度的降低,明显低于正常值。表明了脑供血不足。其特点有:①发生率极高,达80.76%;②往往发生于多支血管,或全部检测的脑血管中。表明脑动脉硬化患者,脑供血不足是弥漫性的供血障碍。而且以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为最常见,其发生率远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
⑵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提示该血管有狭窄存在。其特点有:①发生率远低于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者;②一般仅在单支或少数几支血管中出现;③可以是整支血管或某支血管的某一节段;④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增高时,往往可出现湍流或涡流信号,这表明已经是中、重度狭窄。
2.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
这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弹性减退,严重脑血管硬化可使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至零。
3.平均血流速度改变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其平均血流速度改变病不十分明显,可以是正常,但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明显,则平均血流速度可以降低。
一.经颅多普勒检测在脑动脉硬化症诊断 中的临床意义
㈠直接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
经颅多普勒是目前对脑动脉硬化诊断最直接、最简便、无创伤性又较客观的一种诊断方法
㈡可判断脑动脉硬化程度
1.轻度脑动脉硬化
频谱变化不大,S2与S1融合,S2大于S1,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轻度降低,PI、RI、S/D各指标轻度增高,而收缩期血流速度可属正常范围。
2.中度脑动脉硬化
S2与S1融合,S2大于S1,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轻、中度降低,PI、RI、S/D各指标轻、中度增高,而收缩期血流速度中度降低或出现某支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轻度增高(轻度狭窄现象)。
3.重度脑动脉硬化
频谱呈现典型的高阻波形,即S1陡直,S2可消失,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降低,甚至接近零,PI、RI、S/D各指标明显增高,而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降低或出现明显增高(明显狭窄现象)。
㈢可以判断脑动脉硬化后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程度
㈣可用于判断脑动脉硬化后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TCD表现
一.经颅多普勒表现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一般均能检测到某支或多支血管的收缩期高流速的经颅多普勒图象,而其频普图象及PI、RI、S/D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显示脑血管痉挛的征象。
2.部分患者的经颅多普勒频谱的图象可属正常范围,检测不到收缩期高血流的多普勒频谱,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出血量较少,而未发生明显的脑血管痉挛的并发症,或者由于检测时离开发病时间较长,脑血管痉挛状况已有改善。
3.多数患者除检测到收缩期高血流的多普勒频谱外,尚可见到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的经颅多普勒频谱的表现,或见到脑动脉硬化的经颅多普勒频谱表现,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可有帮助。
二.经颅多普勒检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经颅多普勒检测中,如能检测到某支血管或多支血管收缩期高流速的经颅多普勒频谱,显示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则往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作出明确诊断。如能动态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逐步降低,以至达到正常范围,表明脑血管痉挛逐步改善或消失,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更为明确,并能与脑血管狭窄作鉴别。
2.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位及病因诊断
一般在出血的那支血管往往可检测到高血流的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因此利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了解出血的血管及部位。
3.了解脑血管发生、发展的过程
经颅多普勒检测不仅无创伤性,而且可反复检测,连续监护,有利于判断脑血管痉挛及了解脑血管痉挛的发展全过程。
4.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出血量及范围的大小
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多少与血流速度的快慢及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所以经颅多普勒的检测有时可判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少。
脑血管畸形的TCD表现
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脉动指标(PI、RI、S/D)明显降低;频谱图象异常;出现“盗血”现象的经颅多普勒特征;压颈试验异常;对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反应性降低。
脑动脉瘤经颅多普勒表现
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相对增高、搏动指数降低的经颅多普勒频谱图象。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的TCD表现
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一般以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多见,常为两侧性降低。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