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栓子与伪差的鉴别
发布时间:2011-11-18 00:00
本文来源: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分享到:
微栓子监测过程中有很多认为因素,如探头移动、病人咀嚼都能产生类似微栓子信号的伪差信号。鉴别伪差信号在微栓子监测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鉴别伪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 方向
微栓子信号单方向出现在血流频谱中,而伪差信号则没有方向性,基线上下都出现,而且上下基本对称,如图1所示。但少数情况下,伪差也可能明显地单向为主或者完全单向,因此,仅根据这一条不能鉴别所有伪差信号。此外,在微栓子起源部位监测到的微栓子信号并不完全表现为单方向,其低频部分可能双向。
2、 双深度间距离差
1994年后问世的双深度探头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检测到两个不同深度范围的取样容积。用双深度探头检测模式图和在双深度检测到的微栓子信号如图2所示。
图2-A:血管图示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检测大脑中动脉。接近分叉处的圆圈代表近端深度,靠近脑表面的圆圈代表远端深度,在两个深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该双深度探头可以同时检测到近端和远端检测到的多普勒信号。当微栓子在血流中通过时要分别经过上述两个取样容积,因此,该微栓子信号就会在两个不同深度的多普勒频谱中被记录到。
图2-B;应用双深度探头记录到的微栓子信号,该图上半部是在近端检测到的血流和微栓子信号(深度为56mm),下半部是在远端深度检测到血流和微栓子信号(深度为46mm),近端深度和远端深度之间的距离为10mmm(56mm-46mm).
由于近端深度和远端深度之间有一定距离,微栓子先经过近端深度取样容积然后再经过远端深度取样容积,因此,会在不同的时间内出现在近端和远端多普勒信号中,这就产生了时间差的概念。微栓子信号出现在双深度之间有时间差,而伪差同时出现在两个深度的多普勒信号中。
由于微栓子在取样容积中经过的时间很短,在多普勒频谱中很难看出如此细微的时间差,但在快速傅立叶转换前时间信号窗中,就可以看出并计算出双深度的时间差,并以此作为鉴别微栓子信号和伪差的重要指标,如图3所示。
3-A的上半部是快速傅立叶转换后的多普勒信号,下半部分是快速傅立叶转换前时间窗信号。微栓子信号监测的近端深度为54mm,远端深度为44mm,双深度之间的差是10mm,微栓子信号出现在两个深度的多普勒频谱中。该微栓子信号同样也出现在快速傅立叶转换前时间窗的两个信号框中,近端的微栓子纺锤形信号先出现,远端的纺锤形信号后出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时间差。近端深度微栓子信号的起始时间是85ms,远端深度微栓子信号出现的起点时间是110ms,两个深度之间的时间差是25ms。
图3-B伪差信号监测的近端深度为56mm,远端深度为46mm,双深度之间的距离也是10mm,该伪差信号在两个深度的多普勒频谱中均可以检测到。从快速傅立叶转换前的时间窗信号中可以看到该信号在近端和远端深度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没有时间差。
另外,有实验证明:无论是气体还是固体物质用双深度探头监测都存在时间差,而伪差几乎没有时间差。用双深度间的时间差>2ms作为识别微栓子信号的标准,可以达到100%的敏感性和100%的特异性。因此,当双深度探头问世以后,时间差的存在与否已成为鉴别微栓子信号和伪差的最有效方法。
要注意的是,当双深度探头在微栓子起源部位如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部位进行微栓子监测时,栓子产生时的能量转换、栓子自身的旋转或不规则运动等影响了快速傅立叶转换前时间窗信号的起点和整个微栓子纺锤信号的完整性,因此,双深度间的时间不能作为在微栓子起源部位检测到的微栓子信号的特征。
图一
图二
图三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