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基础知识详细

功能性眩晕

发布时间:2013-05-01 00:00 本文来源: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一、临床表现 1.     头晕、眩晕  头晕常呈持续性,阵发性,在平时头晕基础上可产生突发性眩晕,且可反复发作,发作间歇可长达1年甚至数年,短者数周。一般休息后可自行逐步缓解。眩晕特点常以体位改变,即起床或卧床动作较快时易诱发。 2.     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眩晕发作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平时经常会有胸闷、心悸、乏力、失眠、血压波动、心情烦躁等症状。多数患者可同时有头痛症状。 3.     少数患者可出现耳鸣,但程度较轻,听力障碍并不常见。 4.     有明显神经官能症状,如多思、多虑、紧张不安等症。 5.     发作前有时有明显的诱因,如过度疲劳、紧张、激动及各种外界环境及精神因素的刺激。 二、经颅多普勒表现 功能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的主要表现为1支或多支血管出现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表现为脑血管痉挛的经颅多普勒频谱。其特点: 1.     以颈内动脉系统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的痉挛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以大脑后动脉的痉挛为主,而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的痉挛则相对较为少见。 2.     血管痉挛以多支血管为多见,常呈双侧对称性的表现。 3.     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一般为轻、中度增高。少数患者有时可达到高度痉挛程度。 4.     多普勒频谱形态正常,脉动指标PI、RI、S/D应在正常范围。 5.     颈内动脉系统血管TCD检测极少伴有某支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有时可表现为两侧同名血管血流速度不对称,而椎基底动脉系统不可能出现收缩期血流速度的降低。 三、经颅多普勒诊断 凡眩晕患者在经颅多普勒检测中显示单纯性脑血管痉挛的频谱图像,无脉动指标异常,无椎动脉系统血管的血流速度降低(供血不足),结合临床功能性眩晕的特点即可诊断为功能性眩晕。 功能性眩晕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青年患者中更为常见,是眩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病因。以往多将这类患者误诊为颈性眩晕或耳源性眩晕,造成治疗效果不佳、经常反复发作。 经颅多普勒检测对眩晕患者的病因学诊断有极其重要意义,了解病因,采取合理的病因治疗,眩晕还是能得到治愈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功能性眩晕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