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一、 较高的异常率
经颅多普勒检测是直接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中,由于脑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必然会导致脑血管功能状态改变及引起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在经颅多普勒的频谱图像上定能得到异常的反应。因此,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经颅多普勒的异常率据报道一般可达80%-100%。由于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不同以及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差异,经颅多普勒频谱及其指标的异常亦可以是有多种表现。不同的表现也反映脑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
二、经颅多普勒频谱形态改变
脑动脉硬化必然导致脑血管弹性减弱,引起脑血管功能状态改变,首先可反映在经颅多普勒的频谱形态上,所以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经颅多普勒频谱图像都有不同程度改变和异常。一般可有以下两种表现:
1、收缩峰的S2大于S1,S2与S1融合,同时伴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降低。单纯出现收缩峰S2大于S1,或者S2与S1融合,无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者,并不表明有脑动脉硬化,而是由于血管的年龄因素所致,即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弹性出现生理性的改变,血管弹性减弱,出现收缩峰形态改变,应该是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不应视为脑动脉硬化。当脑血管弹性改变超出生理范围,影响到脑血管的收缩功能,致使在舒张期尤其在舒张末期,不能使脑血管的弹性回复,足以维持舒张末期的正常血流速度时,出现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表明血管弹性由生理性改变转变为病理性改变,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才可予以确立。
2、收缩峰S1极陡直,S2不明显,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降低,接近于零,甚至等于零。此种频谱形态称之为高阻波形,是典型的中、重度脑动脉硬化的经颅多普勒频谱。
脑动脉硬化患者上述两种频谱形态异常,往往发生于多支血管或颅内所有检测血管,极少发生于一支或少数血管,往往是呈对称性的血管发生。从实践观察,颈内动脉系统血管如MCA、ICA、ACA等较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VA、BA等脑动脉硬化的频谱形态发生更多见。
三、经颅多普勒频谱的血管弹性指标(PI、RI、S/D)的异常
脑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弹性减退,表现在经颅多普勒频谱的血管弹性指标如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比值的增高,超过正常值范围。一般以PI、S/D比值的异常为最常见,而RI的异常略少于PI及S/D的异常。其特点是这三指标中必有1-2个指标的异常,而且往往出现于多支血管或所检全部血管之中。
四、血流速度的改变
脑动脉硬化极易使脑的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致使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发生改变,常见的有:
1、收缩期血流速度改变 收缩期血流速度改变是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中最早也是最常见的经颅多普勒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
(1)收缩期血流速度的降低: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中,绝大多数可以检测到多支血管收缩峰血流速度的降低,明显低于正常值。表明了脑动脉硬化引起患者的脑供血不足,其特点:①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发生率极高。脑供血不足是脑动脉硬化症的一个最常见的合并症,患者的许多临床症状与脑供血不足有着密切关系。故经颅多普勒检测与其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相符合的,能正确反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②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往往发生于多支血管,或全部检测的脑血管中,据分析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多支血流速度降低者占85.71%,而仅单支血管出现血流速度降低者仅占14.29%。表明脑动脉硬化患者,脑供血不足是弥漫性的供血障碍,因而较易引起临床上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以颈内动脉系统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为最常见,其发生率远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椎基底动脉系统除大脑后动脉发生较多外,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一般发生率较低。
(2)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增高: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中,有时可见到某支血管出现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超过正常值的上限,提示该血管有狭窄存在。随着脑动脉硬化病理的不断进展,粥样斑块形成,突出于血管的管腔内,以及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血小板、纤维素的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并覆盖脂肪斑块,产生血管内膜弥漫性不规则的增厚,管壁亦可因肌纤维及内膜弹性纤维的破坏而增厚,使管腔狭窄。当血流从一个较大口径流到口径较小的血管,也就是通过狭窄口径动脉时,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其血流速度必然会升高。口径越小,也就是狭窄程度越高,血流速度也越高。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的特点是:①脑动脉硬化患者出现收缩期血流增高的发生率远低于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者,表明脑动脉硬化症引起明显脑血管狭窄者比例并不会太高。②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一般仅在单支血管或少数几支血管中出现,极少有多支血管或全部血管的血流速度增高,单支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占72.73%,表明脑血管狭窄,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局限性的。③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一般可以是整支血管,即整个节段均表现为高的收缩期血流速度,也可以表现为某支血管某一节段出现血流速度增高。前者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动脉管壁普遍增厚,引起整个血管口径变小;而后者则可能是局部粥样斑块或栓子附着于动脉壁,突出管腔而引起节段性血管狭窄所致。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一般会造成同名血管左右两侧不对称,一侧为高流速,一侧可出现血流速度降低。④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增高时,往往可出现湍流或涡流信号,这表明脑血管狭窄已是中、重度狭窄。
2、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经颅多普勒频谱中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必然降低。这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弹性减退,在舒张期尤其是舒张末期,血管弹性回复推动血流力量减弱,致使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严重脑动脉硬化,可使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至零。
3、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其平均血流速度改变并不十分明显,可以是正常,这是因为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同时降低所致。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降低明显,则平均血流速度可以降低。
五、对二氧化碳反应降低
二氧化碳是公认的单纯对脑血管的扩张剂,在CO2作用下,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高。反之CO2浓度降低,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CO2分压是调节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当脑动脉硬化时,脑血管对CO2反应即可降低。
引自 顾慎为 《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