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基础知识详细

脑动脉的解剖结构(4)

发布时间:2015-07-01 00:00 本文来源: 引自

脉络膜前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为一较细的动脉,对其发出的部位意见不一致,据多数研究认为,脉络膜前动脉是从颈内动脉发出,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外方约1.5-4.5mm处的颈内动脉发出。毛增荣报告,脉络膜前动脉从颈内动脉发出的占(94.00±1.68%,约有(0.50±0.40%从后交通动脉发出,(5.5±1.61%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分叉处发出。

脉络膜前动脉从颈内动脉发出后,一般向后越过视束前部,至大脑脚前缘又斜向后外,再越过视束,在海马回沟附近,至脉络膜裂入侧脑室下角形成脉络膜丛,与脉络膜后外动脉吻合,向后上绕经侧脑室中央部,在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接。

脉络膜前动脉在蛛网膜下腔行程较长,且管径又细,易发生栓塞,产生对侧偏瘫、对侧感觉障碍及偏盲。但由于其吻合支较丰富,当脉络膜前动脉的的侧枝吻合情况良好时,其栓塞症状有时往往会一过性的。

眼动脉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第一个分支,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穿过硬脑膜移行于膝段处,即在前床突内侧由颈内动脉虹吸部前面发出,伴视神经下外侧经视神经孔入眼眶,越过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沿上斜肌下缘迂曲前进,至内眦处分为眶上动脉与鼻背动脉,其分支与颈外动脉分支吻合。眼动脉的最重要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

椎基底动脉

椎基底动脉是大脑除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外的另一个主要供血系统。它是由左右两侧椎动脉及其在脑桥下缘会合而成的基底动脉所组成。椎基底动脉系统是供应小脑、脑干及大脑枕部的主要血液来源。

椎动脉

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主要主干动脉,左右各一,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于第6颈椎到第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在脑桥下缘与对侧椎动脉合在一起形成基底动脉,根据其行程分为4段:颈段、椎骨段、枕段、颅内段。颈段、椎骨段、枕段均为颅外段。

椎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后,行走于蛛网膜下腔内,先经延髓侧方和舌下神经根之前,在斜向上内侧至延髓前面,在延髓脑桥沟平面,脑桥下缘,左右两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颅内段的管径,在国人一般是左侧大于右侧为最多,左侧等于右侧为次,左侧小于右侧的最少。据曾可鲁等按年龄对椎动脉颅内段管径的统计分析,成年人平均左侧为(4.01±0.10mm,右侧为(3.59±0.12mm;儿童平均左侧为(3.02±0.16mm,右侧为(2.81±0.18mm

椎动脉的分支一般可为颈部分支及颅内段分支。颈部分支主要是供应脊髓,有较大的分支称为肌支,供应颈后部肌肉。颅内段分之主要有脑膜支、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和延髓动脉。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为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最大的分支,小脑后下动脉通常约在延髓橄榄体中或下端附近从椎动脉发出,距基底动脉下端为1.2-2.0cm。但有时起点甚高,可直接从基底动脉发出。小脑后下动脉从椎动脉发出后,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根丝之前,向后上方行至延髓上段或脑桥下缘转折向下,沿第四脑室底下外侧缘进入小脑溪至小脑后下面。小脑后下动脉主要是供应延髓、第四脑室脉络丛和小脑。

小脑后下动脉的行径是迂回的,有许多明显的弯曲,最多报道有6个弯曲。一般认为明显的弯曲有3个:第1弯曲是在小脑后下动脉的近侧部,即位于延髓侧面的橄榄体处,此弯曲较宽阔,发出部位不同,弯曲方向也不同,有的向下弯,有的有上下两个小弯曲。第2个弯曲较深,称尾袢,位于小脑扁桃体下端的内侧面。在枕骨大孔水平或稍上。第3个弯曲也较深,称头袢,位于第四脑室下端的外侧,绳状体附近。袢的最高点,大致相当于第四脑室外侧孔水平。

引自 顾慎为主编《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脑动脉的解剖结构(4)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