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的解剖结构(3)
(二)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末分支中较小的一支。大脑前动脉是在视交叉外侧,正对嗅三角,呈直角或近乎直角方向由颈内动脉分出。分出后水平走向前,向中线行走,绕过视神经的上面进入大脑纵裂内,与对侧大脑前动脉平行,经胼胝体下回,绕过胼胝体膝部至其背面,沿胼胝体沟向后行至压部,移行为楔前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在脑底视交叉前上方,以前交通动脉相连。前交通动脉长约4mm,它是左右两个颈内动脉系的重要吻合渠道。以前交通动脉为界可将大脑前动脉分为交通前段(近侧端)与交通后段(远侧端)。交通前段是从颈内动脉发出后至前交通动脉止,此段呈水平位,较为平直,发出较多的大脑前动脉的中央支。交通后段从前交通动脉水平到楔前动脉为止,此段行走较为弯曲,沿途发出眶额动脉、额极动脉、胼缘动脉,最后在胼胝体压部延续为楔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的形态变异较大,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形态变异的占21.05%,其变异主要有:
1.大脑前动脉的交通前段左右两侧的口径基本相同的约占49.26%,左侧口径大于右侧的占31.92%,而右侧大于左侧的较少,仅占18.82%。但也有7.59%人中一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的发育不良,极为纤细,两侧动脉粗细相差悬殊。经统计右侧发育不良者居多。其中细小侧半球内侧面的血液可有粗大侧动脉代偿供应。
2.一侧大脑前动脉特别是交通后段可分为两个等大的干支,称为双干型(占22.06%),儿童的双干型可达33.33%。
3.前交通动脉位置发生变异,前交通动脉位于视交叉上方占56%,为最多见,其次位于视交叉之前,极少数的可位于视交叉侧方,甚至在视交叉的后方。
4.前交通动脉缺如,两侧大脑前动脉行走至中线后直接连接,无交通动脉连接,形成侧侧吻合。有时前交通动脉不止1条,出现2条甚至3条。
(三)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位于脑底丘脑下部灰结节和乳头体两侧,从颈内动脉发出,在蝶鞍和动眼神经的上面,水平向后稍向内行,与大脑后动脉相接,是Wills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交通动脉是将脑血液供应的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相连,也是平衡这两大动脉系统压力的主要渠道。
后交通动脉的变异较大,一般较短。据曾可鲁等报道:统计了103例中国人脑的后交通动脉长度,最长达34mm,最短的为2mm。平均成人左侧长(13.56±0.48)mm,右侧长(13.77±0.44)mm。以左短于右为最多,占40.74%,左长于右的次之,为34.56%。左右等长的最好,占20.39%。后交通动脉管径变异也很大,粗大的直接移行为大脑后动脉,细的小于1mm(占19.42%)。平均管径:成人左右侧均为1.82mm。
后交通动脉的血流方向变异较大。因为后交通动脉是与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相连,是平衡两系统动脉间的压力,故当颈内动脉系统压力高于椎动脉系统时,血流经颈内动脉系统流向椎基底动脉系统。当椎基底动脉系统压力高于颈内动脉系统时,血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流向颈内动脉系统。当在少数情况下两者压力趋向平衡时,两个动脉系统的血流不相沟通。这3种情况在人的一生中可不断随着机体生理功能状态与病理情况进行改变。
引自 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