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解剖学基础(二)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小脑、脑干及大脑半球枕部的血供来源。当发生动脉病变时,所
出现的症状与颈内动脉系统不同。椎-基底动脉系统发自双侧的锁骨下动脉,其中是椎动脉起始处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另外,它在颈椎横突孔内穿行,由于颈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易造成椎动脉的压迫,因此是椎-基底动脉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的重要原因。
椎动脉(vertebra artery,VA) 双侧椎动脉在颈部由双侧锁骨下动脉发出,向上穿行第6颈椎与第1颈椎之间的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至桥脑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根据椎动脉的行程分为四段:
(1)颈段: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至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之前的部分。
(2)椎骨段:穿行于第6颈椎至第1颈椎之间的颈椎横突孔内的椎动脉。颈椎关节的骨质增生、颈部的过度旋转易造成该段血管的受压或损伤,是引起椎动脉供血障碍的原因之一。
(3)枕段:椎动脉出第1颈椎横突孔至进入枕骨大孔前的部分。此段类似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弯曲,不易受颈部旋转活动的损伤。
(4)颅内段: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的部分。
椎动脉的颅内段主要分支有脑膜支、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延髓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其中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的最大分支,供应延髓背外侧和小脑后下皮质、小脑扁桃体及齿状核。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在桥脑下缘由双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并沿桥脑腹侧正中沟上行,最后在桥脑与中脑交界处分为两侧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桥脑支:包括10余条细小分支,对桥脑供血。
(2)小脑前下动脉:是基底动脉的中段分支,在两侧桥脑外侧横行,于小脑脚下方绕至小脑腹侧,与小脑下动脉分支吻合。主要对小脑底部及桥脑背侧供血。
(3)内听动脉:有两个终支,一是耳蜗支,一是前庭支,向内耳供血。内听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病变的一个信号,当基底动脉发生血供障碍时,内听动脉的血流必然受到影响。由于半规管感觉特别敏感,当血流量或血压稍下降,就可引起平衡障碍,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蜗血流阻断可导致突然听力丧失。
(4)小脑上动脉:为基底动脉远端分出大脑后动脉前的分支。沿小脑幕腹侧向外,分布于小脑的背侧,与小脑的其他两支动脉吻合。
(5)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是基底动脉的终末支。从胚胎发育来讲,大脑后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但在正常情况下,它的血液多数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有25%-30%的正常变异,大脑后动脉仍通过颈内动脉供血。两侧大脑后动脉在桥脑上端从基底动脉分出后不久,即与后交通动脉吻合,随后走行在眼神经的上方(该处大脑后动脉的病变容易压迫动眼神经导致该神经麻痹),与小脑上动脉走行平行,绕大脑脚外侧至背部,在小脑天幕切迹游离缘内侧转向其上方,在颞叶内侧和底面向后、向上,最后到达枕叶。通常以大脑后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的汇合点为界,将其分为近、远侧两段,也可称之为交通前段(P1段)和交通后段(P2段)。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