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流动力学的生理基础(2)
生理状态下的脑血流量
体温
体温高低会影响脑循环和脑的代谢,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高温可增加脑血流量及脑氧代谢率,而低温则降低脑血流量及脑氧代谢率。Meyer发现,当体温在39℃以下,脑血流量保持不变;在41.5-41.9℃时,脑血流量增加30%-50%,脑氧代谢率同时增加;当体温升至42℃时,脑血流量及氧代谢率突然减少。如果体温持续在41℃,则脑血流量及脑氧代谢率将逐步减少,这可能是在这种高温条件下,脑内酶系统活动被破坏所致。
体温下降常伴有身体总的氧耗降低,在低温状态下脑的血流量及脑氧代谢率也下降。Rosonoff指出,脑血流量和脑氧代谢率的下降与体温的降低有近似于线性的关系,温度下降1℃,脑代谢率降低6.7%。Forrestei证明,当体温从38℃降低至30℃时,皮质血流量比对照值下降37%,脑氧消耗量降为正常体温的58%。低温时脑血流量的减少是由于脑血管收缩的结果。
体力活动与脑功能活动
剧烈的体力活动可使全身心血管系统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搏出量明显增加。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脑部血流量一般仍可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并无明显的脑血流量改变,这是由于脑部有着稳定的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机制,以保证脑部血量的正常供应。
脑功能的活动一般与脑血流量、脑的代谢率之间密切相关,脑功能活动时会引起相应部位的局部脑血流量的增加。例如,当在感觉刺激时,丘脑和感觉皮质及后中央回的区域性脑血流量增加;在人进行心算时,则脑大脑外侧裂上部皮质的区域性脑血流量增加。
影响脑血流量的因素
影响脑血流量的基本因素是脑灌注压(CPP)与脑血管阻力(CVR)。脑血流量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其相互关系式为
脑灌注压
脑灌注压系指颅内的平均动脉压(MABP)与出颅的平均静脉压(MVBP)之差,以(kPa)千帕表示。平均动脉压以(收缩压+2个舒张压)÷3,或以舒张压加1/3脉压差。一般情况下,平均静脉压可以假设等于平均颅内压力(MICP)。正常颅内压力约为0.6-1.8kPa(4.5-13.5mmHg)。
在正常的动脉分压(PaO2)和正常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时,若脑血管阻力不变,脑动脉灌注压增高,脑血流量亦随之增高。反之,脑灌注液的降低则脑血流量亦随之降低,但事实上,脑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并不引起脑血流量的变化。这是由于机体有着对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可以通过脑血管阻力的改变等因素来调节脑血流量的相对稳定。只有超出一定范围,或自动调节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改变时,才会出现脑血流量的改变。
在脑灌注压的因素中,在静脉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舒张压改变对灌注压的影响要比收缩压更大。静脉压对脑灌注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脑血管阻力
脑血管阻力系指1min内在100g脑组织内流过1ml血液所需要的压力,它包括局部脑
血管阻力串联之和以及各脑血管阻力并联之和{
}常以每分钟千帕(kPa)/100g脑组织表示。Ktey测定的正常脑血管阻力为每分钟0.17-0.21kPa(1.3-1.6mmHg)/100g脑组织。脑血流量,特别是脑不同部位的区域性脑血流量的调节,多数是通过改变脑血血管阻力来完成的。脑血管阻力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平均动脉压 从理论上说脑血管阻力与平均动脉压成正比。在正常情况下,脑灌注压升高,脑血管阻力亦升高;灌注压降低,脑血管阻力亦降低,这样就能使灌注压在一定范围波动时,脑血流不引起明显的改变。
2.脑血管张力 脑血管张力与脑血管阻力成正比,故而脑血流量与脑血管张力成反比。血管张力主要与血管的口径大小有关。当血管收缩时,血管口径变小,脑血管张力增高,脑血管阻力增高,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反之,当血管扩张时,血管口径变大,脑血管张力降低,脑血管阻力降低,则脑血流量增加。当然脑血管张力除与口径大小有关外,还与血管壁的弹性等因素有关。
3.血液粘滞性 若血管口径和灌注压不变,则血液粘滞性与脑血管阻力成正比,与脑血流量成反比,即血粘滞性越高,其脑血管阻力越高,脑血流量则降低。反之,则血粘滞性低,其脑血管阻力降低,脑血流量增高。
4.颅内压力 颅内压力增高可导致脑血管阻力增高,从而使脑血流量降低。
引自 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