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价值与评价
一、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价值及特点
自从1982年经颅多普勒检测问世,国内1988年引进临床应用以来,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日益显示其优越性。
1.经颅多普勒是一个有效的无创伤性的脑血管检查法。经颅多普勒是属超声检查范围,因此对受检查者毫无创伤和痛苦。目前许多脑血管检查方法如放射性核素的脑血流量测定、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均具有一定创伤性,特别是脑血管造影具有一定的并发症,不易为病员所接受,不宜大规模的推广使用,而经颅多普勒由于其安全、无创伤性,深受病员欢迎,适宜于普遍的临床应用。
2.经颅多普勒检测检查全面,它能分别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及颅外各血管及其分支。还有测定各支血管的各个节段,对每支血管可进行跟踪检测,其最大的分辨能力为1mm。因此如能进行细致的检测可发现脑血管上的微细的病变,如对微小的脑动脉瘤的检测。有的脑血管检测如脑阻抗血流图检测也是无创伤性检测,但其检测是区域性的脑血流检测,仅能测定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状况,不能单支血管的检测。
3.经颅多普勒检测除能反映脑血管的器质性疾病外,如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等,还能较大程度上反映脑血管的功能性变化,这是许多脑血管检查方法所无法得到的。目前已经知道临床许多疾病,如血管性头痛、功能性头晕、眩晕、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均与脑血管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经颅多普勒的检查对这类功能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有极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4.经颅多普勒检测能提供实时动态的血流动力学资料,经颅多普勒检测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脑血管的形态学变化,而是提供较为广泛的动态血流动力学资料,包括血管的弹性、脑血管阻力、供血情况等一系列生理参数,不仅是瞬间的血流动力学资料,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资料。
5.经颅多普勒检测常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及脑血管疾病、重危病员的长期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护。目前多数经颅多普勒仪均带有监护装置及监护分析软件,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长期血流动力学检测,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的情况,有的经颅多普勒仪如MULTIGON 500M型经颅多普勒仪,还可外接多种信号,如脑电、心电、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进行同步监护,并可进行长达24小时监护,随时观察监护期间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6.经颅多普勒检测重复性良好,可靠性强,因而能测定生理、病理及用药情况下的脑血流状况,特别是由于其无创伤性,操作简便常可反复监测,可根据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观察治疗的疗效及药物对脑血管的作用、药物的动力学状况等。
7.经颅多普勒检测仪体积小,检查成本低,操作简便,因此常受临床医师及病员的欢迎。
二、经颅多普勒与各种脑血管检查方法的比较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疾病之一,脑血液循环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脑循环发生障碍,可导致脑功能紊乱,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此,对脑循环的研究,对脑血管疾病的检测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目前有许多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的脑血管及脑循环的检测方法,如放射性核素的脑血流量测定、头颅CT、颅脑磁共振(MRI)、脑血管造影、脑阻抗血流图等,这些脑血管及脑循环的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与经颅多普勒检测均有一定的关系,但各有特点,不能相互替代。
1.放射性核素脑血流量测定用放射性核素测定脑血流量的方法很多,如放射性核素清除法、放射性核素吸入法和静脉注射法、用15O标记法测定局部脑血流量等。根据放射性核素在脑不同部位的分布,可计算脑各部位的血流的百分比,依次推算各部位的脑血流量。其特点是对脑血流量可作一粗略的估价。但由于此法带有一定的创伤性,如有的需动脉穿刺,有的需静脉注射,且放射性核素有的用量较大,对人体或多或少有影响。此法检查需一定的仪器设备、房屋条件,在一般医院难以实现,且不能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
2.头颅CT头颅 CT检查也是目前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尽管目前可较为普遍的使用,但头颅CT主要反映大脑实质细胞损害及其形态学变化。CT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脑血管疾病引起继发性脑实质细胞的形态改变来间接判断脑血管疾病。所以对有些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不能早期诊断。另外,对脑血管疾病的功能性变化不能在CT上得到反映,如对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血管性头痛其检测结果往往是正常的。
3.磁共振(MRI) MRI与CT检查性质相似,也是主要反映脑的形态学改变,但其清晰度、灵敏度高于CT,且注射造影剂后,在某种程度上亦能反映脑血管病变。但同样它也不能反映功能性的脑血管疾病。对有的疾病如腔隙性梗死,能反映脑部散在性缺血灶,但对其形成的病因有时难以区别,往往易造成误诊。此外,MRI仪器价格高,检查费用大,不易推广普及使用。
4.脑阻抗血流图(REG) 亦是一种无创伤性脑血管功能的检查方法,它与TCD检测性质类似,既能反映脑血管的器质性病变,也能反映脑血管功能性变化。学者曾对两者作对照研究,发现两者符合率较高,且REG成本更低,操作更简便,可大规模进行体检,对脑血管疾病作过筛之用。其缺点主要仅反映区域性的血流情况,不能单支血管和某一节段测定,其检测的精确度亦不如经颅多普勒。
5.脑血管造影 主要可提供颅内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及形态学变化,其准确性较高,对某些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瘤、脑动脉瘤)、脑出血、脑梗死等有较高诊断价值,且是神经外科手术前必须进行的检查。但脑血管造影,不能反映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各种生理参数,而且是反映瞬间的改变,不能动态进行观察。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尤其是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其并发症更多,一般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且仪器要求高,检查费用贵,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经颅多普勒的检测有其自己固有特点,可以弥补其他各种脑血管检查方法的不足,但在许多方面也不能达到其他脑血管检查的要求,因此,经颅多普勒检查,如能与CT,MRI等各种方法相配合,相辅相成,才能对脑血管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才能提高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价值。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