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临床应用详细

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实例分析四

发布时间:2010-04-29 00:00 本文来源: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病史简介】 男性,69岁,反复TIA发作一个月,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持续时间每次5~10分钟,缓解期一切正常。 【频谱阅读和分析】 左侧椎动脉起始部发现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偏高,寰椎段则完全呈高阻力低血流频谱,提示椎动脉远端存在梗阻性病变;颅内段检测深度不到68mm时血流速度不增高,当深度超过70mm后血流速度突然增快(Vs=180cm/s),低频谱增强有涡流杂音,符合血管重度狭窄改变。右侧椎动脉起始部、寰椎段和颅内段血流速度正常范围,频谱正常。(图1自上至下TCD所示血管分别为椎动脉颅内段、椎动脉枕段和椎动脉颈段)。 图1 图2 【TCD报告】 印象: 1、左侧椎动脉起始段和寰椎段血流速度减慢呈低速高阻力频谱。 2、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伴低频增强和涡流。 诊断: 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局限性狭窄。 【头颅MRI和CTA】 MRI:头MRI脑桥下部轴位,左侧椎动脉横断面血管流空信号消失,符合椎动脉近段闭塞或严重狭窄后改变。右侧椎动脉管径正常,血管流空正常。CTA:右侧椎动脉可见粥样硬化斑块,但管腔正常,提示右侧椎动脉硬化,但未造成管腔狭窄。左侧椎动脉颅内局限性显示不清,提示血管严重狭窄。 【颈部彩超结果】 右侧椎动脉闭塞,左侧椎动脉高阻力。 【诊断要点】 本例TCD结果与CTA和MRI血管横断面结果一致,但与椎动脉彩超结果不一致。椎动脉闭塞诊断的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TCD和头颅CTA都认为右侧椎动脉正常,而椎动脉彩超却发现右侧椎动脉闭塞。椎动脉起始段闭塞后,如果锁骨下动脉正常,则最常出现的代偿途径是甲状颈干向上供应椎动脉颅内段(如图1所示)。正常甲状颈干频谱为高阻力的颅外血管频谱形态,当代偿至椎动脉时,搏动指数降低,血流频谱颅内化。由于甲状颈干与椎动脉起始部非常接近,当椎动脉闭塞而甲状颈干代偿时,代偿的甲状颈干就被当成了正常的椎动脉。当甲状颈干在寰椎段之前与椎动脉沟通并供应颅内椎动脉时,在椎动脉寰椎段检测到的血流速度也完全正常。此时,TCD对椎动脉闭塞的漏诊几乎是在所难免。 彩超发现左侧椎动脉颅外段呈高阻力,提示颅内段有严重狭窄,但彩超不能看到颅内段,TCD和头颅CTA各自以不同的显示形式证实了左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TCD诊断左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不仅有血流速度增快的直接证据,也有狭窄近段(椎动脉枕段和椎动脉颈段低血流高阻力频谱的间接依据)。 本例充分说明每一项检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综合分析TCD、颈动脉彩超和头颅CTA所提供的信息才能最终得出完整和正确的结论。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实例分析四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