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脑病性动脉狭窄病例(一)
发布时间:2011-05-08 00:00
本文来源: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分享到:
【病史资料】
【2000年第一次住院】
女性,第一次至神经科就诊时40岁,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住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平扫和增强扫描提示右颞顶叶梗死后出血,治疗一个月后头痛有部分缓解出院。
既往:1997年曾经因垂体瘤行局部放射治疗。
【2004年第二次住院】
因再次发作剧烈头痛、呕吐、复视入院,查体:右眼外展麻痹,左侧轻偏瘫,头颅CT与MRI如图1和2所示。
图1
图2
头颅平扫和增强显示右颞叶局灶性出血,周围明显水肿,脑钩回疝压迫右侧大脑脚,增强后有圆形增强。
头颅MRI-T1相显示右颞叶局灶占位病变,稍长T1短T2,周围明显水肿,增强后有圆形增强,放射科诊断胶质瘤。
【临床诊断(经多科会诊后)】
1、胶质瘤。
2、放射性脑病不排除。
【治疗】
手术切除。
【病理结果】
仅有血块。
【2005年第三次住院】
因头痛再次入院,头颅CT示右颞术后改变及低密度病灶图3。
图3
【2005年TCD检查】
此次住院后行TCD检查
左侧颈总动脉呈低血流高搏动指数频谱,符合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改变;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短小高阻力血流频谱,符合远端有严重狭窄或闭塞;颈外动脉双侧基本对称。颈部血管检查结果符合左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但不能提示狭窄部位。
左侧眼动脉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内,频谱比右侧稍高大,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频谱与眼动脉相似,呈颅外高搏动指数频谱,左侧滑车上动脉血流正向,压颌内与面动脉后血流速度增高,上述一系列频谱改变提示颈内动脉闭塞发生在眼动脉发出之后。眼动脉发出之前颈内动脉正常,并且颈内动脉虹吸段与眼动脉为同一延续血管,且无其他分支血管供应颅内。
【TCD报告】
印象:1、左侧颈内动脉细小残留血流信号,左侧颈总动脉高阻力低流速频谱。
2、左侧眼动脉和滑车上动脉正向血流频谱。
3、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频谱与同侧眼动脉相似,呈高阻力频谱。
诊断:左侧颈内动脉末段闭塞(眼动脉发出之后)。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