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临床应用详细

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二)

发布时间:2014-05-04 00:00 本文来源: 引自

血流速度的异常

在生理状态下,颅内各血管均有一定的血流速度。当血流速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正常值的上限值)时,表明血流速度的增高。当血流速度低于一定范围(正常值的下限值)时,表明血流速度的降低。血流速度的增高与降低均应认为是一种异常的情况,应结合临床加以判断其病变性质,并作出相应的诊断。

一、            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增高

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如果颅内血管的多普勒频谱上收缩期血流速度(Vp)值增高,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种病理情况:

1.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支配脑血管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性增强,α受体兴奋增高,导致脑血管过度收缩而发生“痉挛”现象。此类脑血管痉挛往往是一种功能性变化,其结果可造成脑血管的口径变小,使血流速度增高。口径越小,血流速度越高。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在血流速度增高情况下,反应脑血管痉挛的主要特点是:①往往是多根血痉挛引起的,较少出现单根血管高流速的变化;②痉挛引起的高流速往往是整支血管,也就是跟踪整个节段均可出现管发生高流速的变化;③如果动态反复检查,或应用解除血管痉挛药物,痉挛有时会解除血流速度可转为正常;④除严重血管痉挛外,一般不出现涡流信号;⑤血管痉挛患者在经颅多普勒频谱上不会出现脑动脉硬化的频谱特征。⑥从临床的观点看,多数脑血管痉挛是功能性疾病的一个指标。在少数情况时脑血管痉挛是一种病理性的改变,如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的动静脉畸形、严重贫血等,但一般不应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出现。

2.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狭窄是脑血管的器质性病变,多数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形成的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变小。当血流通过狭窄处时,往往会引起血流速度的增高。口径越小,血流速度越高。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脑血管狭窄引起的血流速度增高,其特点是:①狭窄往往是单根或少数血管出现高流速的变化;②而小寨往往呈节段性,即在某支血管的某个节段出现高流速;③如果动态反复检查时,或应用解除血管痉挛药物,高流速往往是持续性,不易转为正常血流速度;④中、重度狭窄的血管,经颅多普勒频谱上回出现特征性的涡流型号;⑤从临床观点看,狭窄必须有病理基础,主要是以脑动脉硬化为基础,因此在经颅多普勒频谱上往往有脑动脉硬化的频谱特征。

临床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时,如出现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增高必须对脑血管痉挛与脑血管狭窄进行鉴别。可根据以上几点进行鉴别。

         3.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的破裂而引起。脑血管的破裂必然会导致血流痉挛,而引起出血血管的高流速的多普勒频移。此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4.脑血管的动静脉畸形  脑血管的动静脉畸形,其供血血管往往会出现高流速的多普勒频移。此时往往同时伴有PIRI的降低。因此,不难与脑血管痉挛、狭窄,脑血出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鉴别。

二、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

经颅多普勒检测,如出现Vp降低的多普勒频谱,则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种功能性或病理性情况:

1.脑供血不足  这是Vp降低常见的原因,脑血管的供血不足往往会导致收缩期的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速度降低可随着脑供血不足的程度而出现轻度、中度甚至是对称的(即两侧同名脑血管)血流速度的明显降低,往往见于脑血管的功能变化及脑动脉硬化患者。心脏病引起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也可出现脑供血不足(心源性)。

2.脑血管扩张  脑血管扩张时,脑血管口径变大,血流通过扩张的脑血管时,血流速度往往降低。多见于神经血管性头痛。

3.远端血管的梗塞  当远端血管梗塞时,在该梗塞血管的近端有时可检测到血流速度明显降低的多普勒频谱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血流速度的降低是非对称性、单侧性的,而检测血管血流速度往往正常或仅轻度降低,此时两侧血流速度往往不对称。这可与单纯性的脑供血不足相鉴别。

4.脑血管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时其供血血管会出现收缩期低流速的频移,这可能是由于动脉瘤处血流扩张所致。当脑血管动脉瘤出现低流速时,同时会伴有PIRI的降低,因此不难与脑供血不足相鉴别。

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降低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的降低必然会导致平均血流速度(Vm)的降低及PIRI的增高,有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甚至可降低到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降低一般为高阻波形,常见于中、重度的脑动脉硬化。

 

引自  顾慎为 《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二)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