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临床应用详细

脑循环停止脑死亡的TCD诊断(五)

发布时间:2014-10-10 00:00 本文来源: 引自高山

临床特殊病例讨论

【病史简介】男性,55岁,发作性晕厥2年,颈椎MRI提示有颈椎骨质增生,头颅MRI提示双颞叶萎缩,与未见异常。患者收住骨科病房,诊断晕厥、颈椎病、VBA供血不足,拟行手术治疗。

TCD检查】

    常规TCD检查时发现,双侧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经颞窗脑血流监测发现双侧MCA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呈周期性改变(如图所示)。

双侧MCA血流速度呈周期性改变,血流速度从监测初期的正常流速(平均血流速度:RMCA=74cm/sLMCA=75cm/s),在经过约4分钟后,变成低血流速度高搏动指数频谱(平均血流速度:RMCA=44cm/s,LMCA=40cm/s),在低流速水平持续约28分钟后,双侧MCA平均血流速度在40秒内上升至80cm/s,在该高水平持续约28分钟后,在240秒钟内血流速度又降至30~40cm/s。在血流速度改变的同时伴随搏动指数改变,当血流速度下降时搏动指数随之增高,而当血流速度增高时搏动指数随之下降。相对高血流速度时的搏动指数在1.05左右,而低流速时的搏动指数在2.5左右。曲线上方是与其相对应的TCD 频谱,可以看到正常血流速度时的相对正常频谱和低血流速度时的高搏动指数频谱。上述TCD改变提示波动性颅内压增高。

【诊治经过】

该患者转入神经科病房进一步诊治。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视乳头水肿,无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行两次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接近400mmH2O,蛋白85mg/dl,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从7号腰穿针中流出一条经病理证实的绦虫虫体。诊断为脑囊虫病脑室型。给予吡喹酮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后行去骨瓣减压术等治疗病人出院。

【讨论】

本患者最初被诊断为颈椎病、VBA供血不足,并拟行手术治疗,TCD检查发现了患者存在的波动性颅内压增高,经进一步眼底和腰穿检查证实,并经腰穿检查确诊为脑囊虫而得到治疗。绦虫的六钩蚴由血液循环播散,根据侵犯脑部位的不同,脑囊虫可以有脑实质型、脑膜型和脑室型等。寄生于脑室的囊虫沉着于脑室壁上或浮游于脑脊液中,可以像塞子一样活动性堵塞脑室的侧孔或导水管,造成波动性颅内压增高。从TCD检查中可以看出颅内压急速上升或迅速下降,如果上升过高过快,就可能导致一过性意识丧失而表现为晕厥。囊尾蚴通常不会在脑脊液中发育为成虫,这也是本病例的一个罕见的意外发现。

【教训和经验】

晕厥的原因有很多,脑囊虫导致的不稳定性颅内压增高可能是原因之一,神经系统查体时要注意是否有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TCD检查除了发现是否有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之外,别忘了TCD可以间接判断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自高山 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脑循环停止脑死亡的TCD诊断(五)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