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临床应用详细

TCD的检测功能(一)

发布时间:2016-05-01 00:00 本文来源: 引自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

 

TCD仪通过各种检测参数对脑血管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价。不同厂家、不同机型TCD检测功能指标包括一般性常规检查和特殊监测功能两大类。

1 常规检测 用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一般性脑血流检测,包括深度、血流方向、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以及收缩、舒张比值等参数。

1.1 检测深度(depth 是指探头所测量的从体表与血管腔内取样容积之间的距离。它是通过脉冲多普勒的深度聚焦功能完成不同深度血管的检测。根据颅内血管的解剖位置,决定血管的正常检测深度范围。

1.2 血流方向 TCD仪器具备鉴别血流方向(dirrction of flow)的功能。以基线为标准,对血流频谱进行分类,对血细胞朝向探头运动所获得的血流频谱确定为正向,位于基线上方;反之,背向探头运动为负向,血流频谱位于基线下方。血流方向正常与否是判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当血流方向改变时,往往提示颅内或颅外动脉病变的存在。如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方向逆转,说明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3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flow)包括峰值流速(peak velocity,Vp)、均值流速(mean velocity,Vm)、舒张末期流速(end of diastolia velocity,EDV)。Vp是心脏收缩,血液通过主动脉进入脑动脉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流速度。EDV是心脏舒张末期脑动脉维持的最低血流速度。Vm是通过血流频谱的VpEDV几何面积计算法所获得的血流速度均值,它可通过较为简便的公式计算:Vm=(Vp-EDV/3)+EDV,所获得的Vm值接近计算机的实际测值。当患者的超声检测窗口不满意,不能获得非常清晰的血流频谱,计算机所测结果与操作人员目测误差较大时,可采用手动标尺分别测量VpEDV,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VmVm是较VpEDV相对稳定的血流参数。

血流速度的高低变化是反映检测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组,血管功能状态不同,血流速度不同。不同机型、不同操作者所测结果均有一定的差异。作者认为,每个TCD技术检测人员,既要鉴别国内外同行学者的正常检测标准,更应该根据本单位机型及一定样本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处理后,将所获得的结果做比较分析,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表4-1至表4-6列出了国内外有关TCD检测的正常血流速度,从中可以看出正常血流速度标准的差异。另外,对于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在检测中应特别注意。

1.3.1 血流速度的对称性:在正常脑血流检测中,双侧半球流速的差异很小。Ringelstein等人(1990)指出左右侧MCAACAPCAICA1的流速差异分别是12cm/s18cm/s6cm/s12cm/s,并将TCD检测结果与血管影像(DSA)结果做相关性分析,具有很好的特异性(87.5%)。Estol等人(1990)通过TCD对椎-基底动脉病变检测结果与DSA比较,指出TCD的特异性为86%,敏感性为75%,准确率为79%Sorteberg等人(1990)在他们的研究中也证实双侧半球血流差异微弱,并提出当左右侧MCAICA1流速相差14%ACAPCA相差分别为24%34%,即为异常。国内报道认为,双侧流速相差20~30cm/s,考虑为血流不对称,有血管病变可能。但是,必须除外检测角度、声窗透声不良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当TCD检测结果显示双侧血流不对称性改变时,首先应考虑相关因素影响和生理变异的可能,并且要反复多角度进行不同深度检测,调整频谱的增益强度、血流信号的信噪比及频谱分布的动态范围强度。因为过高的信噪比和多普勒滤波值会使血流信号的检测敏感性降低,血流速度相对减低。使用过强的能量(探头发射功率),可能使背景噪音升高,出现计算偏差。另外,有些患者,在检查前未能充分休息或精神紧张,血流出现相对减低(实际为正常),此时应对可疑异常一侧血流重新检测。对血流速度的不对称,应结合临床做出准确的判断。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CD的检测功能(一)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