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临床应用详细

TCD正常检测方法(一)

发布时间:2016-10-10 00:00 本文来源: 引自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

 

1. 颞窗 颞窗位于颞骨鳞部,颧弓的上方,外耳道的前方。从解剖学及放射学观察,颞骨鳞部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位,容易透声的区域。由于个体的差异,骨质的厚薄各有不同,声波穿透颅骨时衰减率不同,因而,检测的准确性与颅骨窗的厚薄——颞窗穿透性直接相关。Grolimund1986)研究了声波穿透性与颅骨厚薄的关系。声波穿透颅骨到达脑组织时,声频衰减达35%。为了补充声波强度的衰减,大部分TCD探头的制造,均增加了提高声波发射功率的功能,但仍有10%的病人,颞窗不穿透,特别是45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因为颞骨鳞部薄弱的骨质随年龄的增加不断钙化增厚,透声窗非常小或不存在。所以,颞骨的厚度及骨密度是影响声波穿透、检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1 颞窗检测部位分类 颞窗可分为前、中、后窗,位于耳屏前缘(外耳道上缘)与眉弓外缘之间的区域。个别老年人颧弓突出,在较高的位置上检出血流信号,称为高位颞窗,或称之为额颞窗(图4-4)。为了获得最佳的血流信号,在检测开始时应对三个部位常规扫查,并用不同的角度多方向收索。探头放置后窗,声束朝向前上;探头放置前窗,声束朝向后下。

1.1.1 后窗:在外耳道前上方,即耳屏前缘,是检测成功率最高的部位,适合于多数患者的检查。特别是对前循环血流的检测,多普勒声束角度易于调整。但是,对于瘦小颧弓较突出的患者,后窗检测时,探头平面无法与皮肤完整接触,一旦与皮肤接触完整,则探头的角度增加或垂直,不能获得满意的血流信号,甚至无血流信号探及。在此种情况下,将探头后1/31/2的扫查面与皮肤接触,前2/31/2探头表面用较多的超声波耦合剂充填,可以获得满意的血流信号。因此,TCD检测采用的耦合剂应为高质量胶胨状,不易液化。

1.1.2 中窗:是在中窗的基础上,探头再向前移动1.0~1.5cm,是颞窗最为平坦的区域。声束方向为水平位稍向前上。此部位对于探测后循环血流角度较大,对于前循环血流的检测,可调整的角度范围过小。

1.1.3 前窗:是在中窗的基础上探头再向前移动1.0~1.5cm,是颞窗最后检测的部位。比中、后窗位置更高,声束向后下调整,从而增加了声束与血流之间的角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流检测的结果。通常,前窗不是颞窗探查血流的常用部位。

1.1.4 高位颞窗:即额前窗,位于前窗的前方,是最靠前的声窗。探头角度明显向后倾斜,因此增加了探测前循环血流的限制。对于某些声窗不穿透,额前窗式唯一的检测颅内血流的部位。

2 检测动脉与相关解剖 通过颞窗可检测的颅底动脉包括:MCA ACA1PCA1PCA2ICA1ACoAPCoA

2.1 颈内动脉末段(ICA1):ICA1或称TICAICA床突上段的终末端,及MCAACA1的分支处。血管造影显示,从额前位观察,ICA1走行首先朝向侧上方,随后转向后侧方。当ICA1主干为侧向行程时,探测的入射角度较低,获得的流速相对准确。当ICA1向侧上方走行时,探测角度加大,获得的血流速度相对减低。正常ICA1的管径为3.6~4.6mmICA颅内分支是有床突上段分出。而PCoA是由床突上段的背侧发出,斜向后走行,长约1.5cm,与PCA相连接。由于PCoA的管径细小,走行与探头声束之间为垂直关系,常规检查PCoA的血流时困难的,只有在PCoA作为侧支循环通路开放时,才有可能获得PCoA血流信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CD正常检测方法(一)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