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临床应用详细

TCD正常检测方法(六)

发布时间:2017-01-10 00:00 本文来源: 引自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

 

2.4 颈内动脉终末段

TICA也可称为ICA1,是颈内动脉颅内终末段(terminal internal cerebral arteryTICA), 由此段分出ACAMCA。因此,MCA可以看做是ICA1的延续。探测方法是经颞窗途径,沿MCA主干增加检测深度达60-65mm时,出现对称性ACAMCA分支血流信号,探头声束方向稍向下方,适当调控深度,使取样容积仅探及朝向探头的血流频谱,即为ICA1ICA1 MCA同为正向血流信号,经同侧CCA压迫试验可以鉴圳。CCA压迫时,前者(ICA1)血流信号消失,随即出现尖小波形反向(逆转)血流(417)。这是由于压迫CCA后,阻断了上行的灌注血流,致血流信号消失;对侧ICA血流经ACA及开放的ACoA向该侧供血,到达ICA1时,为相对下行血流方向,与初始血流方向相反,另外,CCA压迫时,形成ICA1近端暂时性闭塞,造成ICA1近端相对阻力升高,因而出现尖小波形逆转血流信号。而MCACCA压迫试验所出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ICA1明显不同,请参见图49A2.5 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正常脑血流循环状态下,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on,ACoA)和后交通动脉 (pos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y,PCoA)无流动性血流信号,只有当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出现血管狭窄或闭塞,作为侧支循环通路时,血流由健侧的颈内动脉系或椎一基底动脉系通过开放的ACoA或PCoA向患侧颈内动脉系供血。血流特征表现为患侧ACA血流方向逆转及PCA流速增加,或P1、P2交界处出现双向伴涡流频谱形成的高流速血流信号。

2.6 眼动脉

眼窗是TCD检测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及颈内动脉虹吸部(internal carotid

siphon,ICS)的重要途径。在探测OA及ICS前,应将探头的发射功率降低至最小,减少超声波对眼睛的热敏效应,声波强度通常为10%,是安全检测所允许的探测功率强度。 探头放置于闭合的眼睑,施以适量超声波耦合剂,注意不要过重地压迫眼球,操作应轻柔, 声束为前后方向,并轻度向中线倾斜调整,于深度40~60mm处,获得朝向探头的OA血流频谱。OA为ICA的分支,但位于颅腔外,具有外周血管的特征,因而,正常OA为正向低流速、 高搏动性血流,OA的PI值大干1.10,不同于颅内ICA系统动脉血流。压迫同侧CCA时,OA血流消失。一旦OA出现相对高流速方向逆转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说明ICA颅外段血管病变的存在。

在OA的基础上,加深检测深度。当取样深度达60~80mm时,细致地调整声束角度(向内下或内上),可分别获得lCS的C2、C3和C4各段血流频谱。相对OA而言,ICS血流为低搏动性特征。ICS解剖走行决定其血流方向的不同。前膝部(C3)为双向血流。以C3作为支点, 探头稍向上(头顶部),可检测到床突上段( C2段)背向探头的血流信号;探头向下(下颌),可发现朝向探头的血流信号,为ICS水平段或海绵窦段(C4段)血流。图4~18 再现了经眼窗检测的体表位置和声束角度。正常的0A及ICS各段的血流频谱参见图4-5(2)。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CD正常检测方法(六)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