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操作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实际操作详细

TCD在脑血管反应性评估中的操作过程(二)

发布时间:2013-10-23 00:00 本文来源: 摘自《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

 

 乙酰唑胺试验

 

乙酰唑胺是碳酸氢酶的可逆性抑制剂,它扩张脑血管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是改变代谢的结果,如提高细胞外CO2,也可能是其直接作用于小血管。试验表明乙酰唑胺试验与CO2吸入试验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它不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有长达20分钟的血管扩张期,可用于不能配合呼吸的患者,耐受性良好,所以近期有替代CO2试验的趋势。乙酰唑胺试验也是我们推荐于国内适用的方法。

步骤:

1、通过常规TCD检测或者MRA等检查,选择目标研究人群,这一步是基础,显然在没有明确颅内循环解剖基础之前(如有无大血管狭窄和侧支循环),是不能进行准确评估的。。

2、采用固定探头架

一般将深度调到M1段(50—60cm),在病人和各设置状态稳定2分钟后,测定基线的参考值如峰速、均速、PI值。根据试验需要测定其他基础参数如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心电图、粘膜CO2分压、潮气末的PCO2等等。

3、静脉注射

推荐静脉注射1000mg乙酰唑胺(口服也可),此后动态观察各项参数的变化幅度和速度30分钟。一般情况下,在10~20分钟时参数变化达到最高峰。

4、计算方法

脑血管反应性储备CRC(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capacity)=(V注射后最大值—V注射前)/V正常。

5、评价

科研中可以设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有无下降;文献中乙酰唑胺扩张血管的CRC从24%到64%不等,与实验方法相关,但绝大多数试验在30%—50%之间。低于25%肯定是异常的。

注意:乙酰唑胺试验不适用于严重肝肾疾病、颅内高压、该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可能产生肢体、面部麻木,头晕和轻度利尿作用,但绝大多数病人耐受。

  

摘自《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  高山  黄家星 著P355—356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TCD在脑血管反应性评估中的操作过程(二)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