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在脑血管反应性评估中的操作过程(一)
所有的试验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操作环境:即避光避声的操作间,一张令患者舒适的躺椅。由于脑血管反应性的测量相对要求严格一些,血流速度的一点点改变往往影响最后的评价,所以务必精益求精。此外要求患者在试验前24小时内不要饮用咖啡、酒精和吸烟,科学研究时还务必要求被测群体在一日中同一时间测量,试验前一般都要让患者平静若干时间如2分钟等,要避免任何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
一、 CO2吸入试验和呼吸抑制试验
目前前者是主流试验,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科研和实践中。后者则是研究证实的与前者有近似功用的试验方法。
步骤:
1、 通过常规TCD检测或者MRA等检查,选择目标研究人群
这一步是基础,显然在没有明确颅内循环解剖基础之前(如有无大血管狭窄和侧支循环),是不能进行准确评估的。
2、 采用固定探头架
一般将深度调到M1段(50—60cm),在病人和各设置状态稳定2分钟后,测定基线的参考值如峰速、均速、PI值。根据试验需要测定其他基础参数如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心电图、粘膜CO2分压、潮气末的PCO2等等。
3、 吸入CO2
(一般使用配比为CO22%—8%),O292%—98%的混合气体,使用口呼吸,同时使用钳夹避免鼻呼吸;也可采用密闭面罩(遮盖口鼻于同一体系中),重复吸入已呼出的气体,这时不能控制CO2浓度,但是简化了试验设置;可持续2—3分钟,动态检测各项参数的变化幅度和速度。粗略的做法是记录血流速度稳定2分钟后的参数;如果试验条件允许,可以利用红外线分析仪检测患者个体潮气末的PCO2变化,测定相应压强变化时的各项参数值。
4、 加做高通气试验
根据试验需要可在停止CO2吸入并正常呼吸稳定2分钟后(各项参数回复至基线值)加作高通气试验,令患者作最大可能深呼吸,持续1—3分钟,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和速度;有条件也可以利用红外线分析仪检测患者和速度;有条件也可以利用红外分析仪检测患者个体潮气末的PCO2变化,测定相应压强时的各项参数值。
5、 粗略计算法
血管反应性VMR=(V高碳酸血症期-V正常)/V正常
相对精确计算方法:VMR=(V高碳酸血症期-V正常)/(V×△PCO2)其中△PCO2指呼吸末PCO2交试验初变化值,单位可以是KP或mmHg。
6、 评价
目前的评价方法有多种,但都是以国外的数据为准,目前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群的可靠数据。实践中,应根据各实验室的试验条件灵活选用。科研中也可以设立对照组来进行定性比较显著性差异来看有无异常。
正常值:对于常用的5%CO2而言,血流速度稳定后MCA血流速度升高小于10%(也有人用5%,特异度可以提高);与此同时,在高通气低CO2血症中,当动脉血中PCO2变化等于1%时,MCA血流速度下降少于10%,这时说明VMR耗竭(两面法)。对于8%的高浓度CO2吸入,可以直接以血流速度是否升高20%为线,低于20%则认为VMR耗竭。
7、 呼吸抑制试验
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原理也是提高血液中CO2浓度。令被测试人摒住呼吸30秒钟,然后紧接着连续测量4秒钟的脑血流速度,计算呼吸抑制指数:BHI=脑血流平均速度升高值/呼吸抑制时间。由于患者的配合在试验中很重要,务必事先有一个培训过程。有条件的实验室应该有一个呼吸活动监测仪,防止患者没有完全抑制呼吸。评价指标可以采用BHI≥0.69为正常,否则为异常。
CO2吸入试验是一种利用生理刺激进行的试验,可以调整CO2的浓度来测定不同参数;但是它只可使用于能配合呼吸的患者,禁用于有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在试验中令患者极度喘息并产生死亡恐惧感。从国情上看,呼吸末CO2测量所需特殊的仪器还不能普及,所以尽管该试验在国外应用很广,我们并不推荐其在国内使用。临床应用中,在不需要十分精确时,可以考虑抑制呼吸试验。
摘自《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 作者: 高山 黄家星
页码:354-355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