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常识(三)
发布时间:2009-08-18 00:00
本文来源: {$JY_文章来源}
分享到:
癫痫常识(三)
7.什么是癫痫大发作?
癫痫大发作其实是一种很久以前的称呼,现在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发作可分三期。
①强直期:骨骼肌呈现持续性收缩。上睑抬起,眼球上窜,喉部痉挛,发出叫声。口部先强张而后紧闭,可能咬破舌尖。颈部和躯干先屈曲而后反张。上肢自上抬、后旋转为内收、前旋。下肢自屈曲转为强烈伸直。强直期持续10~20秒后,在肢端出现细微的震颤。
②阵挛期:再次痉挛都伴有短促的肌张力松弛,阵挛频率逐渐减慢,松弛期逐渐延长。本期持续约0.5-1分钟;最后一次强烈痉挛后,抽搐突然终止。在以上两期中, 同时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汗液、唾液增多,瞳孔扩大,呼吸暂时中断,皮肤自苍白转为紫绀。
③惊厥后期:阵挛期以后,尚有短暂的强直痉挛,造成牙关紧闭和大小便失禁。呼吸先恢复,口鼻喷出泡沫或血沫。心率、血压、瞳孔等恢复正常。肌张力松弛。意识逐渐恢复。自发作开始至意识恢复历时5~10分钟。醒后感到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对抽搐全无记忆。不少病人在意识障碍减轻后进入昏睡。个别病人在完全清醒前有情感变化,如暴怒惊恐等,清醒后对发病情况不能回应
发作过程中,患者需要精心地护理。发作时间过长,发作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就有转为持续发作的危险
8.什么是癫痫小发作?
癫痫小发作其实称为失神发作,典型的表现为病人有短暂意识丧失,大多数意识完全丧失,偶尔意识障碍较浅,对周围有所了解,能听见问话,但不能回答。意识障碍短暂而频发为其特点。多数每次发作2-15秒,不超过1分钟,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突然发生,突然终止。表现为言语及活动突然中断,两眼凝视,偶尔上翻,有时面色苍白,无先兆。手中持物落地,有时打碎饭碗,被父母误认为精力不集中,常遭责备。发作停止后,继续原来的活动。脑电图有两侧对称同步3次/秒棘慢波。
小发作以儿童常见,成人罕见,大部分于学龄前期至青春期起病。癫痫小发作与遗传有关。
有的病人除有失神发作外,伴有轻微节律性阵挛动作。抽动最常见于面部或双上肢,尤其是眼、头部的抽动多见。这部分病人称失神肌阵挛。
另外,还有失神伴失张力发作,表现除有失神外,伴突然全身肌张力丧失而跌倒,致使头部伤痕累累。跌倒后很快恢复,称跌倒发作。发作较轻,有时只是头往下点,称点头发作。
失神伴姿势性张力增加,表现为失神发作的同时伴一侧或两侧肢体短暂强直。失神伴自动症,除失神外有咀嚼、吞咽、喃喃自语或其他无目的动作。失神伴自主神经症状,表现有出汗、流涎或小便失禁等。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将具有失神症状的癫痫小发作又进一步分为儿童期失神癫痫和青少年期失神癫痫。前者的起病年龄较早,多于6-7岁,因发作频繁(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又称密集性癫痫。后者起病较晚,多发生在10-17岁,发作频率少于前者,散发而非每天发作,常伴发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脑电图上棘慢波频率可达3.5-4次/秒。
9.癫痫防治应注意哪些问题?
1. 癫痫的每一次发作都会对大脑神经造成损害,所以发现患有癫痫,一定要及时治疗,有效控制不让其发作
受健康教育水平的限制,大众对癫痫病缺乏科学认识,对病患者存在歧视和偏见;许多患者和家属道听途说,轻信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广告宣传,以致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科学的治疗;癫痫专科医生缺乏;许多传统医学疗法未获科学证实;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合作防控癫痫的力度不够。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目前约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的500万-600万为活动性癫痫,每年有新发病例40万,农村三分之二以上的癫痫病人没有得到合理治疗。
2. 有效治疗减少大脑损伤
对癫痫的治疗现在仍然采用药物+外科手术的方法。临床上万例观察表明,75%的癫痫可以通过药物得到有效控制,其余的25%被称作药物难治性癫痫,可在找到病灶、精确定位后采用手术或癫痫刀进行治疗。治疗的原则是在采用药物控制无效或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药物作用抑制癫痫兴奋灶,稳定脑细胞电位,不让其异常放电。目前抗癫痫药物的更新速度很快,效果明确,毒副作用也在逐渐减少,但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来说,既能控制疾病不发作,又能尽量减少因药物的毒副作用给大脑造成的损伤,才是他们热切希望的。手术治疗也不可避免地会给脑组织造成一些新的损伤,如何能够弥补这些损伤,使大脑神经细胞得到恢复再生,一直是科学工作者们奋斗的目标。
。
(未完待续)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