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常识(三十五)
癫痫常识(三十五)
88.癫痫病的治疗应珍惜儿童期?
一提起“癫痫”,人们就会谈虎色变,对孩子为什么患癫痫百思不解,对治疗和未来充满绝望和失意。一些家长在经历痛苦、绝望、失意之后,往往游走于各家医院,对治疗摇摆不定,或听信偏方、秘方。
其实,儿科癫痫中一部分属于特发性癫痫,药物容易控制,预后良好,不影响或很少影响入托、入学、和就业;症状性/隐源性癫痫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可以通过合理用药完全控制发作,甚至一些早期起病的癫痫性脑病患儿也有控制发作的机会。
由于儿童脑发育特点,反复癫痫发作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往往会造成继发性脑损伤,导致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行为和情绪异常,严重者会导致智力低下,影响未来生活质量。此外,反复的“点燃”效应,会加重癫痫治疗难度。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全面管理是癫痫成功治疗的基础。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发作特点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一旦开始癫痫治疗,建议家长做好以下几点:按时、按量服药;观察并记录发作控制情况、药物不良影响;按期复诊,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控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家庭康复,尤其注意婴幼儿运动神经发育监测与干预;遵医嘱撤药并完成撤药后的随访,达到最终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儿科癫痫与成人不同,有更多的发作类型、更多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更不典型的发作表现、更多的鉴别诊断、更复杂的抗癫痫药物反应,因此,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和描述患儿发作时的表现及伴随情况,便于医生正确诊断。
目前,儿科癫痫中绝大部分的患儿可以通过抗癫痫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完全控制发作,甚至临床痊愈,国际上不断有新的抗癫痫药物上市,加之我国癫痫治疗技术日益提高,全国各地从事癫痫防治专业医生的共同努力,相信会帮助绝大部分癫痫患者解决问题,因此,癫痫患儿及家长不应过于悲观,要正视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治疗成功赢得机会!
89. 癫痫患者如何做到情绪乐观,饮食合理,积极治疗?
目前癫痫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尤为多见。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癫痫治疗状况不理想。常有复发的趋势。癫痫虽然是危害健康的一大顽症。但如能做到情绪乐观、饮食合理并及时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80%以上的病人是可以治愈或控制发作的。
情绪乐观:实践证明,精神紧张、悲观失望等可促使癫痫发作。因此,癫痫病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要知道过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也可诱发癫痫,所以癫痫儿童不必对学习要求过高,要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以免使癫痫发作。
合理饮食:所有癫痫均可以药物治疗,且多数患者不再发病。但由于某些药物会产生副作用,越来越多的医生主张以饮食配合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缺乏维生素B6 和维生素D会促使癫痫发作。维生素B6 存在于肉、谷类和豆类中;维生素D则存在于一些动物制品中。尤其是乳酪和牛奶中最高。某些矿物质对部分患者也有帮助,比如镁、锌等,镁大量存在于全麦面粉、小米、无花果、肉、鱼、坚果和豆类中,锌存在于肉、家畜内脏、麦芽、坚果、蟹、牡蛎和小扁豆中。另有证据显示,先天性的癫痫可能与母亲妊娠时饮食中缺乏锰有关,而锰的主要来源有米饭、全麦面包、麦芽、荞麦、利马豆、坚果、沙丁鱼、无花果和凤梨。同时,饱餐或饥饿以及一次性大量饮水也可诱发癫痫。因此,癫痫患者必须合理营养,饮食有节,避免过饱、过饥或一次性大量饮水。
积极治疗:癫痫通过治疗。多数都可得到控制不再复发,但关键是患者要积极治疗。对于癫痫病要着眼于三个层次:一是着眼于病因,预防癫痫的发生;二是对已有发作者,防止癫痫症状再次出现:三是减少癫痫对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抗癫痫治疗的整个过程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诊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检查。通常抗癫痫治疗开始1~2个月应每周复诊一次,3个月以后可每月复诊1次,每次复诊应携带诊疗卡或病历,以供医生参考。另外。癫痫病人应在家中备足常用的药物。以备突然发作时使用,如安定注射剂及灌肠剂、癫痫安栓剂以及苯巴比妥注射剂等。
90.癫痫患者应如何服用抗癫痫药物?
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对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在服药期间的应严格掌握一些注意事项:
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少服、漏服和多服,不能突然停药。
2.认真讲解癫痫的用药原则,不可自行更换药物或剂量,无论是增加药物或是减少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应坚持长时间治疗,直至完全控制癫痫发作达2-3年后,才可以逐渐减药至停药,不可自行停药、间断及不规律服药等,这样做不利于癫痫控制,并易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
4.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苯妥英钠常有牙龈增生、毛发增多、乳腺增生、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眼球震颤、小脑共济失调等负性反应,轻者可继续服药,严重者应该停药。卡马西平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之副作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扑痫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因此在服药后除定期体检外,应每月在医生指导下复查血象,2-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
5.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抑制苯妥英钠代谢,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增高发生中毒症状,主要有雷米封氯霉素、利他林、安定、利眠宁、双香豆素等,应用这些药物时必须减少苯妥英钠的药量。否则易引起中毒反应。另外,促进苯妥英钠代谢的药物有:酰胺咪嗪、乙醇,也有和这些药物并用重新发作的病例,必须同用时,应将苯妥英钠增量。因此,抗癫痫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要注意治疗效果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增量或减量。
91.监测药物浓度对于癫痫患者有何作用?
为了解是否有足够的抗癫痫药物进入脑内部起治疗作用,抗癫痫药血清浓度的监测现已普遍实行,其价值是肯定的,抗癫痫药血清“治疗浓度”有一定的范围,高则能产生副作用,低则不能控制癫痫发作。
目前监测血药浓度常用的方法紫外分光法放射免疫等,但血药浓度的测定不宜作为常规使用,其适应症为:
1.确定个体治疗的浓度范围,即开始治疗时药物治疗浓度的下限范围。
2.拟增加或减少某种抗癫痫药时:
3.怀疑病人服药的可靠性或难以认识中毒症状时;
4.确定有无药物动力学的改变;
5.当病人接受苯妥英钠治疗,血药浓度接近治疗浓度下限时,作为增加剂量监测手段;
6.生理状态改变时,如青春期,妊娠期等,
有人认为对一相对稳定的癫痫患者,尽管血药浓度处于治疗范围以下,亦无增加抗癫痫药物剂量的必要。治疗浓度因人而异,不能单纯依赖某项检查结果,应根据临床情况全面考虑。也有人认为:当苯妥英钠血清浓度达到较高有效浓度时,其疗效亦有增加的趋势,可通过提高血药浓度来达到缓解癫痫的目的。
所以,血药浓度监测仅用于改变治疗,而不能代替临床判断所有问题,且由于个体之间及个体本身的差异。没有一个对任何人都一样的最合适范围。
(未完待续)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