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常识(六十三)
癫痫常识(六十三)
180. 梦魇与癫痫发作如何区别?
梦魇是人睡眠时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引起的,人白天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时,会产生很可怕的眩晕、心悸、胸部压迫感、眼发黑、耳鸣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因此,凡是容易发生脑缺血的身体虚弱、过度的恐惧、服用会引起低血压的奎尼丁、以及睡眠时枕头过高或睡姿不正导致颈部受屈、受压血流不畅等的人,夜里睡眠深时就会相应地做胸部被某种可怕的恶魔压住或追捕,又喊不出、跑不了的医学上称之为梦魇的非常可怕的恶梦。
睡眠浅时就造成莫名的惊恐,也就是俗称的鬼压身.有时人在脑缺血刚惊醒时,因持续数分钟的视觉、运动障碍还没有结束,还会引起人挣扎想醒,却又醒不过来的心理错觉。
人白天在精神高度紧张时,会因很小的一点声音而受到惊吓。人夜里在因精神紧张难以入眠而不断变换睡姿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因突然似乎听到某种很大的响声而发生梦魇。这种很大的响声显然是人在变换睡姿的过程中因耳朵与枕头摩擦产生的。这种在平时睡眠时早已听而不闻的“巨响”,有时在精神紧张时却会变得非常可怕。人白天心跳异常或心功能异常会引起脑缺血,人夜里心跳异常或心功能异常也会引起脑缺血。具体的梦境表现为先是做被人追捕或人悬空、人下落的单纯心悸感的恶梦,随后就发生了梦魇(即脑缺血)。
又如,安眠药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恶梦,是因为这类患者的恶梦是因心动过速引起的,而安眠药可以使心跳变慢,但心跳变慢有时会使血压偏低的人发生脑缺血。因此,用安眠药来治疗恶梦有时不但无效,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由于夏天人周围血管扩张比冬天严重,导致夏天人的血压偏低,比较容易发生脑缺血(如人夏天的白天在站立过久或下蹲突然起立时也很容易发生脑缺血),因此,人夏天睡眠时也比较容易发生梦魇或鬼压身。此外,人白天会因强烈的恐惧而引发脑缺血性晕倒。人睡眠时也同样会因单纯心悸感引起的强烈恐惧的梦境而发生梦魇或鬼压身。人白天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时,轻的仅会产生很可怕的眩晕、心悸、胸部压迫感、眼发黑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重的还会产生出汗、脸色疮白、瞳孔散大甚至因意识丧失而晕倒的症状。人睡眠时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时,同样地轻的仅会产生很可怕的眩晕、心悸、胸部压迫感、眼发黑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重的还会产生出汗、脸色疮白、瞳孔散大甚至意识丧失的症状。
因此如何区分梦魇与癫痫发作呢?
梦魇较常见,一般病人都是突然醒来后,立即完全清醒,能复述恐怖梦境的生动细节,不会出现梦行或夜惊中见到的无反应的自动症行为。梦魇人群约占5%。多出现于3-7岁以内儿童,成人症状性梦魇常伴有各种精神障碍,如性格多疑、孤僻等,也偶发于停用镇静剂或戒酒时。儿童梦魇多伴发于发热性疾病。
依据临床发作特点,梦魇与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不难区分。梦魇多发生在黎明前数小时,发作时在做梦,然后突然醒来,醒后完全清醒,对梦中体验可回忆,没有发作后的意识模糊状态和自动症行为,脑电图多是正常的。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可发生于整夜睡眠的任何时期,发作时表现为无意识的自动行为,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脑电图常有异常。
181.苯巴比妥有何药理特点?如何服用?
苯巴比妥的药物浓度受蛋白结合和酸碱度的影响。口服在消化道内缓慢吸收,经2~6小时血浆浓度达到高峰。1次肌注后0.5~2小时血中可达高峰浓度。有效血浓度为10~30mg/m L,血药浓度和剂量有密切关系,长期用药后血清和脑中药物浓度相似,并保持稳定,其半衰期在新生儿约为100小时,儿童为40~70小时,成人约80~140小时,能透过血脑屏障。大部分在肝内羟化,1/4左右以原形由肾排泄,少量可透过胎盘和乳汁。苯巴比妥可增加肝脏多种酶的合成,还能使许多药物的代谢加快、血浓度降低,如抗癫痫药物中的卡马西平、丙戊酸、氯硝安定、硝基安定等。反过来,这些药物又可抑制其代谢,使血中浓度增高,甚至产生中毒。本药的毒性较小,中毒浓度为40~60mg/mL,长期服用下可发生严重的或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毒副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1)神经系统
①催眠作用:最常见的反应为嗜睡,多在治疗开始时出现。数周后因适应而很快消失。
②可能见到兴奋和多动。
③老年人偶见有精神错乱和谵妄。
④小脑综合征。
⑤记忆力下降。
⑥停药反应:较大剂量突然停药后,可出现在停药后数天内焦虑、情绪不稳、嗜睡、震颤出汗、精神错乱、癫痫发作等。
(2)血液系统。
(3)过敏反应。
(4)骨骼系统。
临床应用:
本药主要用于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植物性发作。对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发作无效,预防高热惊厥的效果也不理想。因该药的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小儿不易发现中毒症状,故新生儿及婴儿不宜用。
服用方法:
成人每日口服300~600mg,分2 ~3次服用。由于本药个体需要量差异很大,故应参考临床反应和血药浓度,自小剂量逐渐开始,一般成人每日量不超过600mg,儿童剂量每日不超过3~8mg/kg体重,分2~3次服用,年幼儿相对用量较大。
182.孩子夜间无故抽动与癫痫发作有何关系?
夜间肌阵挛是由在睡眠中出现的大拇趾背屈、足背屈、膝弯曲的刻板、反复的运动组成,这种姿势保持1~2秒,隔20~30秒可有一次抽动,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两侧可交替出现,有时上肢亦可有类似抽动。抽动不致使患者苏醒,患者通常对这种抽动无感觉。有些儿童是因家长偶尔发现而引起注意的,有些是因某些偶尔事件而被发现,也有的是癫痫患儿服用抗癫痫药期间癫痫发作已控制,而这种抽动常引起家长不安。
夜间肌阵挛的局部异常运动的速度很缓慢,与癫痫快速的强直一阵挛活动及肌阵挛癫痫明显不同,清醒常规脑电图无痫性放电,多导睡眠脑电有助于鉴别诊断。本症与肌阵挛性癫痫的区别是:这种抖动通常往往只抖1次,部位不定,无点头及弯腰动作,脑电图正常,不影响智力发育和精神活动。
183.孩子发作性夹腿抽动与癫痫发作有何关系?
引起幼儿交叉动作的原因是小儿外阴部不洁、蛲虫病、阴部周围有湿疹,包茎及裤子过紧等,平时活动中,偶然外阴部碰到椅子角或某些物体上,外阴部受到摩擦而感到不舒服,或安排睡眠时间过长,孩子不能很快入睡,以解除外阴部瘙痒,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形成,靠自己纠正较困难。为此家长要引起注意,使患儿生活轻松愉快,解除心理压力,鼓励其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等心理行为治疗是公认的必要措施。发作时以有趣事物分散儿童的注意力、睡前让儿童疲倦以很快入睡、醒后立即起床等可减少发作机会。
本病女孩或幼儿多见,在准备入睡或醒后不久易发作。常在1岁以后发病,持续到学龄前。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与癫痫发作时的主要区别是发作时意识清楚,对环境反应正常。用转移注意力或威吓的办法可终止发作。发作时及发作间歇期脑电图完全正常,没有神经系统器质损害的症状或体征。本病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自行缓解。
(未完待续)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