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

您的位置: 神经电生理科 癫痫详细

癫痫常识(三十九)

发布时间:2010-05-11 00:00 本文来源: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癫痫常识(三十九)

105.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癫痫有何关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预后良好,没有后遗症。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脑瘫、共济失调、智力落后等,而癫痫在后遗症中更是首当其冲,因此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该种疾病。

病因:

  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宫内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具体病因如下:

  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形等。

  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 或应用麻醉药等。

  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临床表现:

该病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也是区别脑病严重程度和后遗症的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该病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通常我们根据病情不同临场将分轻、中、重三度:

  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拥抱反射活跃。

  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

重度:昏迷状态、反射消失、肌张力减弱或消失,生后数小时至12小时出现惊厥且呈持续状态,或为去大脑僵直状态。

国内近年研究资料表明,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0%预后不良,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预后不良。根据国内外报道,可能导致不良预后的一些因素如下:

  1、重症窒息经抢救20分钟以上,才出现自主呼吸;

2、临场分度为重度;

3、出现脑干症状,如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震颤,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出现呼吸暂停;

  4、频繁惊厥发作,虽用药物足量正规治疗,仍不能被控制;

5、一周后神经症状仍未消失,如意识迟钝或昏迷,肌张力明显减退,不会吮乳,拥抱反射不完整等;

  6、经治疗2周后,脑电图仍有重度以上异常改变,如低电压、等电位、出现爆发抑制波等;

  7、脑B超或脑CT有Ⅱ~Ⅲ级脑室内出血,脑实质有大面积缺氧缺血改变。尤其在12周后出现囊腔空洞者。

  因此,面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我们并不是无招可用,重点应在预防,目前,大部分医学专家建议: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为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新生儿出生后宜平卧,头部稍高,少扰动。具体预防措施还有:

  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定时测定胎儿头皮血pH和血气,发现宫内窘迫须及时给氧及静注葡萄糖等药物,并选择最佳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生后窒息的新生儿,要力争在5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生后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和监护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张力减弱、以及原始反射不易引出,便应考虑本病的诊断,及早给予治疗,以减少存活者中后遗症的发生率。

新的生命来到世界,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威胁。所以在对待新生命时要格外的慎重,精心的照顾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疾病,大大降低孩子癫痫、脑瘫等疾病的发病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基本保障。

 

106.癫痫的流行病调查情况如何??            

我们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究以及实验等。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时间、地区、不同人群的分析。决定因素指影响健康的所有物理、生物、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因素。健康状况包括疾病、死因、行为如吸烟、对于预防措施的反应以及健康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特定人群指的是那些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即研究所关注的人群。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指明了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促进、保护、恢复健康。

因此,癫痫流行病学的任务,是研究癫痫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与动态特征,以及影响这些特征的因素,这对于估计人群中疾病的严重程度、提供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等有重要意义。

内容包括:癫痫的调查方式,疾病的范畴分类,癫痫的发病率与患病率,癫痫的年龄与性别,癫痫发病地区分布,癫痫的治愈率。

癫痫的发病率是指每年每10万人中发生癫痫的人数。国内外都比较高,澳大利亚每10万人中有100人发病,美、英分别为10万人中有48人和45人发病,我国每10万人中有35人患病,日本每10万人中有17人发病。

患病率(1000人中患癫痫的人数)以非洲坦噶尼喀最高达15‰,我国4.4‰。美国、英国、日本分别为5‰6.2‰1.5‰,调查表明发病年龄多在儿童及少年,病例积累以中年组患病率最高,老年组下降。

癫痫的死亡率,每年每10万人中死亡的人数我国是9人。   
  传统的观念认为癫痫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近来,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癫痫病人的愈后进行系统的研究,获取大量信息,均表明愈后良好。凡经正规抗癫痫治疗有80%的病人得到治愈或完全控制发作。发展中国家由于缺医少药,约有8093%的病人得不到治疗。如肯尼亚视癫痫患者是降临给个人和家庭的灾难,从不对人谈论患有癫痫,更不会去治疗。据河南农村和山海关地区报告,有些地区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也仅有10%左右。

 

107.癫痫患者使用手机会引起发作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其中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手机,更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沟通工具,他为人们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诸多的方便。但是对于癫痫患者来说,不恰当的使用手机可并不是什么好事。

   国内外有研究结果显示:手机通话时会发出电磁波,而癫痫又是大脑细胞异常放电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此手机通话时的电磁波可能激发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过度同步化异常放电而导致癫痫发作。

  所以,癫痫患者或有癫痫家族史的人,应减少手机使用的频率和通话时间,否则易使癫痫患者或隐匿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适当休息。

 

    

 

 

 

 

(未完待续)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癫痫常识(三十九)
 就医须知 医院位置
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