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常识(143)
363.癫痫的促发因素有哪些?
一、性别因素
一般认为癫痫患者患病率男女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某些发作类型可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二、年龄因素
年龄对癫痫的发病率、发作类型、病因和预后均有影响。
(一)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癫痫的初发年龄在20岁以前者约占60%-80%。
(二)年龄与病因的关系,新生儿和婴儿期(特别是6个月内)首次有癫痫发作者多为脑器质性疾病,如产伤、感染、先天性脑部疾病等。原发性癫痫多在20岁以前发作,其中有6-10岁和14-17岁两个高峰年龄。青年及成年则颅脑伤是一重要原因,中年期颅内肿瘤所致者较多见,老年期则脑血管病占居首位。
(三)年龄与发作类型的关系,癫痫发作类型与年龄相关,有些发作有明显的年龄依存性,一定的年龄起病,特定的年龄缓解(年龄自限性)。新生儿中常呈游走性部分性发作,原因在于虽然此期大脑兴奋性很高,但较难形成全脑同时异常放电;婴儿期脑逐步发育,癫痫表现为偏侧性或全面性发作,但因大脑对下部脑干网状结构活动控制不完全,亦表现为婴儿痉挛或强直性发作。6个月至5岁热性惊厥较为多见;失神发作常在6-12岁开始,15岁以后发作者罕见;儿童良性中央-颞棘波灶癫痫多于4-10岁开始,青春期后自愈;原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多从11-17岁开始;成年期多表现为部分性或继发全面发作;老年期以全面强直-阵挛及部分性发作为多。
三、觉醒、睡眠周期与癫痫的关系
癫痫发作与觉醒、睡眠周期有关。有的患者多在白天,有的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对不同类型的癫痫其影响不同,尤其对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影响更大。
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易出现于觉醒时(醒后2h内)、入睡后半夜或觉醒前,刚入睡及傍晚。通常把发生于觉醒时及傍晚时的发作称为觉醒癫痫,入睡后或觉醒前者称为睡眠癫痫。觉醒时及睡眠时均有发作者称为不定期癫痫。据统计其中觉醒癫痫占33%,睡眠癫痫占44%,不定期癫痫占23%。觉醒癫痫和睡眠癫痫均有两个发作高峰时间,前者在刚醒来时或傍晚,此期症状性癫痫少见,约占10%;后者在刚入睡或快醒时两个发作高峰,症状性者多见,约占23%,不定期癫痫则多为症状性癫痫。亦有谓觉醒期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以原发性者为多,睡眠期者以脑肿瘤较多见。
复杂部分性发作则容易见于睡眠期中,但觉醒期疲乏状态或傍晚松弛期亦较多发生。Gibbs认为睡眠对复杂部分性发作有诱发作用,他们发现脑电图异常放电率可由觉醒期的30%提高至睡眠期的98%,合并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者,则觉醒期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而睡眠期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婴儿痉挛症常在入睡前和睡醒后发作,良性中央-颞棘波灶性癫痫几乎均在刚入睡后发作,失神发作多为觉醒发作。
四、月经周期对癫痫的影响
性腺功能对癫痫有一定影响。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及部分发作常在青春期或月经初潮期开始发生,约有2/3在初潮期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发作形式。失神发作也可在此期转化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或停止发作。有的在经前或经期中癫痫发作次数增加或程度加重。少数仅在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发作,称为经期性癫痫。
五、妊娠对癫痫的影响
妊娠与癫痫的关系密切。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主办的围生期协作研究发现0.44%的孕妇有癫痫。多数学者研究表明约40%的癫痫患者在妊娠期发作次数增加。原发性癫痫在妊娠最初3个月或最后3个月可见发作次数增加,病情加重。多数在分娩期后发作频率恢复至妊娠前水平,亦有此后发作逐渐恶化者。妊娠时癫痫发作与胎儿性别的关系说法不一,有的发现怀男孩加重,有的孕女儿加重,有的则认为与胎儿性别无关。要注意的是有的孕妇为了减免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而减少用药量或完全停用抗癫痫药物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呈持续状态。
有的患者仅在妊娠期或围生期有癫痫发作,而妊娠前及分娩后无癫痫发作,称为妊娠癫痫。一般仅有一次发作,多妊娠后期出现,常无须治疗。但不止一次发作,而脑电图又有局灶性异常者,尚需考虑颅内有无脑血管病或肿瘤等器质性癫痫的可能性。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癫痫发作亦有一定的关系。癫痫患者妊高症的发生率较非癫痫者高2倍,有癫痫家族史及脑电图异常者妊高症的发生率亦高。另外妊娠前无癫痫发作而发生子痫者,约有2%可在分娩后遗有癫痫发作。
六、遗传因素
通常认为遗传因素在癫痫的病因有一定的作用,许多作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用谱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脑电图研究者较多。
(一)谱系研究,研究癫痫患者家系中癫痫的患病率,结果表明癫痫患者的家属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因素越高,即使继发性癫痫患病率也较普通人群高得多。Schorsch(1960)研究1571例癫痫中,41%家系中有遗传因素。Lennox(1960)研究隐源性癫痫3258例,其双亲、同胞及子女中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95%、3.6%、3.2%;器质性癫痫973例,其双亲、同胞及子女中癫痫发生率分别为2.23%、1.5%、0.9%。这些数字均较普通人群癫痫患病率高的多。
(二)双生子研究,系研究孪生中单卵双生和双卵双生中癫痫发病的一致性。根据Schulte,Rosanoff,Conrad,Lennox等调查的553对孪生者,单卵双生儿186对,一致者106对(57%),双卵双生二367对,一致者33对(9%)。说明单卵双生儿其遗传性状极为相似,癫痫发生的一致率极高;而双卵双生儿的遗传性状一致性小些,癫痫发生的一致率较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不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单卵双生儿和双卵双生儿癫痫发作类型的一致性也有显著差异。说明遗传性状不同,癫痫出现的一致性不同,癫痫与遗传有关。
研究双生儿的脑电图发现,单卵双生与双卵双生儿发作波产生的一致率有显著性差异。
(三)脑电图研究,1940年Lennox,Gibbs调查癫痫患者近亲脑电图发现,有癫痫样发作波发放者只不过2.4%,但脑波异常率高达60%(健康对照组仅10%)。并把这种脑波异常称之为癫痫准备状态或亚临床发作。此后将脑电图的检查引入了对癫痫患者遗传方面的研究。
七、诱发因素
机体内、外环境暂时性变化,有时可造成癫痫阈值一过性降低而导致癫痫发作,尤其原发性癫痫多见。
(一)一般因素,发热可引起热性惊厥促成癫痫发作,过量饮水可诱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过度换气容易诱发失神发作,饮酒可促使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和肌阵挛发作,睡眠剥夺可引起脑电图痫样放电及临床惊厥发作,过度疲劳容易导致各型癫痫发作,饥饿性低血糖也易引起惊厥发作。某些药物本身就有诱发癫痫发作的作用,如美解眠、戊四氮、米帕明等。突然撤出抗癫痫药物,往往促成癫痫发作,甚至导致癫痫持续状态。某些抗失神发作的药物,如三甲双酮、乙琥胺可诱发过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而苯妥英、苯巴比妥偶尔会诱发失神发作。
(二)感觉因素,某些患者对某些特定因素较为敏感,可诱发出脑电图异常及或癫痫临床发作,其中最主要的是由各种感觉,如视、听、嗅、味、前庭、躯体觉等受刺激,可引起各型癫痫发作,此类发作称为反射性癫痫。
(三)精神因素,某些患者在强烈的情感活动、精神激动、受惊吓、计算、弈棋等可促使癫痫发作。有时甚至想到某特殊诱因或看到与该诱因相关联的某些事物时,都可引起电癫痫发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