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贵州:“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动静原创 数字频道
2022-09-16 06:20
自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省人民医院全院上下闻令而动,始终冲锋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坚守在一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特别是针对贵阳市花果园区域,快速高质高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闻令而动 勇挑重担
9月5日凌晨,贵州省人民医院第三批抗疫支援核酸采集队紧急派出98名医护人员支援花果园核酸筛查采样工作。接到任务后,护理部紧急协调,医护人员积极报名,包括医生20人,护士7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约10%,硕博士占比约28%,大家毅然决然踏上了守护人民平安与健康的征程。
“我们所负责的楼栋位于花果园高风险片区,所有住户全部静态居家,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我们核酸采集队为花果园群众推行了上门采样的服务模式,规范了采样方式、优化了采样流程,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避免漏检,降低了群众传播风险。”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护士长陈丽霞介绍。
9月7日,稍作休整的队伍又接到了赴花果园W区共23个点位采样的指令。9月7日至13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在花果园采集核酸共覆盖25885户居民,人数达64590人。
白衣战士们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但他们从未抱怨,从白天坚守到黑夜,在此次抗疫工作中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强化院感防控 筑牢安全防线
按照贵州省卫生健康委、贵州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9月7日,贵州省人民医院派出国家级院感专家杨怀教授、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陈黎媛医师及冯梅队长带队的10名院感督导人员前往花果园社区各核酸采集点进行院感防控督查。
杨怀教授一行到达花果园后,先后到达移动方舱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拟定《方舱核酸检测点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引》;陈黎媛医师录制线上学习视频“区域核酸采集相关问题反馈”,发至各工作群,组织学习及时整改。10名院感督导人员对高风险区域进行了569户、1435名居民上门采集核酸方式的调研和实践,最终拟定了《花果园社区上门采集核酸流程(试行)》并推广。现阶段又分为两个小组每日对花果园社区40余个核酸采集点进行全面督导,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复核整改落实情况。
在督导的同时,工作组还开展了对各点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志愿者、物业人员、保洁人员进行穿脱防护服、手卫生及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培训,加强非医学背景工作人员的感控意识,指导正确处理职业暴露事宜。通过培训,使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保洁人员、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能初步了解穿脱防护服的标准流程,严格规范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核酸采集操作,强化“人人都是科学感控实践者”意识,坚守“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的策略,全面落实精准防控、确保安全。
关口前移开通移动发热门诊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结合本次疫情特点,9月9日,省医专门开通“移动发热门诊”。
据悉,“移动发热门诊”主要对我市高风险地区及隔离酒店发热患者开展上门诊疗,移动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在接受来自社区、110或者南明区卫生健康委的患者求助信息后,对信息进行辨别。每次出诊完成后,医院消杀组将对出诊的车辆进行规范彻底消毒,出诊医务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分楼层单间居住,人员无交叉。截至目前,省医移动发热门诊组织出诊28次,采集核酸40人份,其中儿童11人,最小年龄3月,发现新冠阳性病例数13例(儿童3人)。其中包含花果园高风险区域出诊20次,其中成人21人,儿童8人,筛查发现阳性确诊病例13例。全力将花果园片区疫情防控关口前移,尽力将风险就近、就地处置,更牢筑起安全防护屏障,确保为打好疫情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胡楠赟
编辑: 李婧璇
责编: 沈启震
编审: 黄胜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