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医路新征程⑤】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做守护生命的急先锋
编者按: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不仅关乎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还关乎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近年来,贵州省人民医院坚持实施“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战略,以学科专科建设为核心,始终注重优势学科群打造,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影响力不断提升。
现推出【“医”路新征程】系列报道,围绕省医以党建引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生动实践,窥健康贵州建设一隅,看老百姓满满获得感。
作为贵州最早的急诊专科,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从1986年起就担负着救死扶伤与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责。30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科室逐步发展成国内规模前列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援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救治守护众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在助推市、县两级急诊事业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省医观山湖院区急诊内科EICU室
从院内重点学科到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从“全国青年文明号”到“省直机关文明处(科)室”“省直机关文明窗口”“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众多荣誉和成绩,记录着这支团队、这支生命守护先锋队伍的成长,也是贵州急诊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缩影。
坚守与成长,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
2022年,贵阳市因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封控期间,省医急诊内科成为全市急危重症病患的主要承担者。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没时间考虑其他的,就是不断地检查、施救,累了就蹲下缓缓。”省医急诊内科科主任朱加应说,危重患者量激增,给医护人员带来超负荷的工作量,但大家并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完成了一次次救治任务。
朱加应(右一)临床带教
在朱加应看来,科室医护人员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就是靠着日常急救过程中磨练出的经验、技术和判断力。
病痛不问时间,急诊不分昼夜。“解封后,新冠感染的重症患者又多了起来。”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孙鸿鹏说,急诊的战场从来都是24小时×365天。
作为遵义医科大学与省医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现年37岁的孙鸿鹏从2014年开始在省医急诊内科实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从未停下科研工作,科室为年轻人提供的学习、成长机会更是令他惊喜。
省医观山湖院区急诊预检分诊区
“不仅有专家带教、院外培训,还有机会参与很多科研项目。”孙鸿鹏说,科研薄弱是很多从业者对急诊科室的普遍印象,省医急诊内科在这方面却没有落后。
“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实现了全科规划、整体发力。”朱加应说,针对科室内医生工作时间长的情况,急诊内科根据医生的特点、兴趣,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发展途径,并根据其工作实际分配具体科研任务,让他们获得医学科研上的成长。
坚持与传承,一点一滴中沁润人心
“要让270多名医护人员安心在急诊,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离不开科室文化、精神支撑。”朱加应说,科室成立以来,他们就把团结协作、敢于担当、不怕吃苦的急诊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主线与核心,这种持续数十年的文化建设增加了科室医护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
良好的科室文化让同事相处更为融洽,也成了很多人选择在急诊内科工作的理由,现任省医观山湖院区急诊内科副主任的周霞就是其中之一。
周霞查房
2007年从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周霞加入了省医急诊内科,17年来,她曾为抢救失败而失落,曾因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而伤感,尤其是2015年父亲病重,让她有了换个科室、甚至放弃医生这个职业的想法。
“既有对父亲病情的无奈,也有多年无法兼顾家庭的情绪积累。”周霞说,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关心让她慢慢走出阴霾。
坚定与执着,梦想在奋进中绽放
“要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就必须争分夺秒,必须精确周全。”在朱加应看来,急诊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体力来应对高强度工作,更需要过硬的技术去挽救生命。
以守护生命为第一目标,以技术技能提升为实现路径。
多年来,省医急诊内科持续努力,现已逐步建立起一支以5名博士、17名高级职称医生为核心的高素质医疗队伍,并实现了在体外生命支撑等众多关键技术上的突破,还开设了心肺脑复苏与心血管疾病、呼吸与重症感染、中毒与血液净化、神经急诊与神经重症、消化与内分泌疾病、院前急救与灾难救援六个亚专业。
观山湖院区投用,为急诊内科再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每一个小的流程细节优化,都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的希望。”朱加应介绍,针对脑卒中等危重病人,急诊内科在开辟绿色通道,规范院前急救、预检分诊和治疗过程时间点的同时,还通过诊疗服务前置、升级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引入优化院内多学科诊疗联动体系等方式,不断地抠细节、提技术、压时间,提升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心之所向,路必不远。
2015年,随着南明院区急诊大楼正式投用,急诊内科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并逐步发展为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留观、急诊住院和急诊ICU于一体的plus版晋级。
2023年,随着观山湖院区开诊,省医南明院区、观山湖院区的急诊内科总编制床位达186张,急诊ICU床位50张,急诊接诊、重症监护和治疗能力持续增强。
2024年初,省医观山湖院区急诊ICU的ECMO医护团队,通过实施VA-ECMO(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心肺辅助联合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成功挽救一名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这是该院区开诊以来首例ECMO救治患者。
作为重症医学科当下较为复杂的生命支持技术,ECMO在观山湖院区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省医“一院两区”急诊同质化运行再进一步,医疗服务进入成熟运行状态,急诊服务量呈整体上升趋势。
守护生命的急先锋
“这个病人,8个值班医生轮流守了168小时。”朱加应说,很多重症病人都是守出来的。过去,科室年急诊量15万余人次,急危重症年抢救量1万余人次,随着观山湖院区开诊,年急诊量预计将达到25到30万人次,急诊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承急诊精神、以医者初心守护人民健康。
二审:张思渝
三审:陈李育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